药香岷县岷州当归赋
岷州当归赋 秦义明 壮哉岷州,吾侪乐土! 其境也,东当秦岭余脉,南承陇南雄峰,西连青藏屋脊,北接黄土之塬。洮水迭藏,二水汤汤,滋润沃野数百里;岷山金童,三峰巍巍,眷护人民千万年。(1) 古岷州也,秦始置县,魏则建州,远称临洮,今为岷县。(2)禹锡玄圭,当称治水始祖,(3)天降翁仲,是否星外飞仙?(4)万里长城,城西起首。(5)甘川陕茶马要道,汉回藏互市通衢。(6) 斯地乎,纵横交接成异境,奇崛多变钟灵地。壤土重黑垆,谷坡偏阴寒。草木繁茂,沟壑绵延。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山魂水魄当归生,日精月华奇珍诞。 其物也,地理标志,道地原产;体推蚕头,须重马尾;形肖老参,华类罗伞;质白偏黄,味辛含甘;异香浓郁,效用非凡。(8) 当归者,神农尝之入本草,妇科要药入重典。(9)药滋貂婵绝艳,地生董卓倾权。(10)心怀远志,姜伯约难归报母;(11)守土安邦,弥博王进贡朝堂。(12) 其药也,性甘而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13)十方九归,君臣佐使皆宜;(14)和活补破,头尾身须不同。(15) 医圣仲景,《伤寒》温中和血;(16)《金匮》奇效,温经调血助孕。(17)医神华佗,麻沸散云长刮毒;(18)仙翁抱朴,肘后方备急明目;(19)药王思邈,定性于《千金要方》。(20)药圣时珍,正名载《本草纲目》;(21)青主一书,六成赖当归调治;(22)四物验方,千年解隐疾秘患。(23) 补血奇宝首屈一指,妇科圣药名至实归。(24)补血药王,医食同源,亦疗亦补,康养美颜。可炖鸡煲汤,可丸散淬煎。 时代更新中华伟,巨臂再挥鼎革急。欧陆拔筹,出口国药创汇。(25)周公题赠,药材之乡名闻。(26)基本路线明中心,易粮为药称砥柱。(27)百里田亩归有七,十万农户药无遗。(28)春植秋采,炮药耘田;三门九类,精挑细选;棚荫柳缚,舂搓研切,南运北调,生民千万。 南橘北枳有古训,产地保护不遗力。(29)药关生命涉万众,道地绿色为基石。种藏炮运,步步皆依规范;无害有机,层层竞为提质;(30)护农培基,有司多方扶持;重研强企,佳品一时云集;古法原味,承传千载技艺;(31)光教重研,品牌创新生机。 呜呼哉!岷州至宝九州驰誉,华夏圣药万世迁延。东瀛高丽,美欧南洋,药堂食肆,美名远扬。(32) 花儿遍野,唱不尽药乡千年梦,洮砚磨穿,书不完岷归万世情!(33) 注释: (1)洮河流经岷县83公里,自西入岷县后在县城呈“U”型转弯后西向曲折出境,似特意绕道眷顾岷县。同时有迭藏河,与洮河交汇于岷县县城。岷县县城岷山、二郎山(亦称金童册)、东山三山拱卫,古来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 (2)岷县于秦统一六国前建县制,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年)置岷州。 (3)《尚书·禹贡》载:“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指舜帝赐大禹一块黑色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寰宇记》载:溢乐县,本秦之临洮县,岷山在县南一里,山黑无树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经其下,即夏禹见长人受黑玉书(玄圭)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洮水又东经临洮县故城北。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之上。”阚驷《十三州志》云:“岷山,无草木,即夏禹见长人受黑玉书处。”所述即同一事。(“锡”通“赐”;玄圭,舜帝赐给夏禹一块作为诸侯凭证的符信,上尖下方。“玄”可作黑色讲,也可通“环”,圆形中空的玉。“玄圭”就可能是两种形制:黑色的圭或环圭的结合体。) (4)翁仲,亦号“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汉书?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史记索隐》按:“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十二长人”多见于古代诗词文章,今人因“五丈”按秦制约11米之巨,不似人类,有学者疑为外星人。 (5)《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括地志》载:秦长城“起首岷州西十二里。” (6)岷县为“茶马古道”重镇,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旱码头”之称。境内有马坞、茶埠等地名。 (7)岷县平均海拔.7米,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气候高寒阴湿、复杂多变,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为当归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夭独厚的自然条件。 (8)岷县当归,又称“岷归”、“秦归”或“西归”,酷似人参而更加肥壮,形如马尾者最佳。弘景曰∶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当归味微甘而稍有苦辛,具特异芳香。 (9)当归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中品,云:“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开当归治妇科疾病之先河,后人称当归为“妇科人参”。 (10)貂婵无正史记载,民间以为是汉陇西临洮(即今岷县)人,董卓字仲颖,确为陇西临洮(今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民间谓貂婵美貌,当归滋养功不可没。 (11)据《三国志·姜维传》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姜维(年-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可见当归三国时即家种常用,距今多年。 (12)据《梁书》记载,南梁武帝天监四年(年),弥博进贡甘草、当归。《资治通鉴》载:北魏于同年(即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以宕昌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此举开当归为历代贡品之先河。 (13)《药性歌括四百味》云:“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14)岷归位列六大“药王”和十大“名贵药材”,因用量广泛,有“十方九归”之说。另,中药药方,因药材效用不同,方内药物有君、臣、佐、使之别。 (15)据研究,当归各部位功效不同,全当归既能补血,又可活血,统称和血;当归头补血,当归尾破血。《汤液本草》谓“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16)医圣张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在其著作中,配有当归的方多达十余方。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下血,妊娠腹痛,胎动不安以及血虚受寒,手足厥冷等病证。《伤寒杂病论》中“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受寒所致的手足厥冷,以及寒人经络,腰腿疼痛等。方中当归甘温补血养血,辛温散寒通脉,主血虚有寒证,最为相宜。 (17)张仲景《金匾要略》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疲血内阻之月经不调等。胶艾汤治疗妇女冲任虚损,崩漏不止,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等。表明仲景已经认识到当归的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当归芍药散用来治疗妊娠腹痛,当归散用于血虚有热的胎动不安等。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8)医神华佗,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创“麻沸散”,为最早记载之手术麻醉药物,其方有多个版本,但皆有当归。关云长刮骨疗毒,是其著名外科手术。 (19)葛洪(公元~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备急方》,用当归、桂心、桅子三药配伍治疗卒心痛。《肘后备急方》还记载了含有当归的外用方,如治风毒目赤方,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水煎洗眼。葛氏言:“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之无不神效。” (20)药王孙思邀(公元?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有“药王”之美称。著名医家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涉当归多处,如当归芍药汤治产后虚损,安心汤用于产后心血虚证等。驻车丸则是治疗久痢属虚中挟实证之良方。朴消荡胞汤,治妇人立身己来全不产,及断绪久不产三十年者方。 (21)药圣李时珍,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年)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论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有“当归补血汤”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本草备要》概括地总结了当归的作用:“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明代李中梓谓其“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 (22)妇科名医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对当归的运用颇有心得,《傅青主女科·女科卷)所载50剂方,其中用当归的方54剂,占67.5%,充分体现了当归为“妇科圣药”的特点,所创制的生化汤、宜郁通经汤、养精种玉汤等直到现在都是妇科临证常用方剂。 (23)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其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后来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首先记载将四物汤用于妇产科疾病。以后在宋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产后方》、明代《医方考·调经用四物汤》、清初《济阴纲目·调经门》等医学书籍中均有记载和评说。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24)《本草衍义》谓:“当归气轻味重,阳中微阴,大能和血补血。”《本草证》云“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称其乃“血中气药,血中之圣药也”。 (25)年,岷县当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岷归”年出口创汇多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建设。 (26)年在全国农产品展览会上,周恩来总理观看了岷县当归样品后,亲笔题写了“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光辉题词,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年6月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 (27)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后,岷县广大群众发展经济热情空前,加之年,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岷县召开经济发展座谈会议,会议制定了“坚持以牧为主,发挥药材优势,牧林农工商综合发展,尽快脱贫致富”的方针,之后全县种植业逐渐从粮食为主转向以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现阶段,当归等中药材产业为岷县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8)岷县全县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东西长公里。全县耕地约百万亩,其中7成种植当归、黄芪等大宗中药材。全县总人口49万,其中农户十余万户,家家户户皆种植当归等药材,无一遗漏。 (29)岷县注重中药材原产地保护,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年11月“岷县当归”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年1月“岷县当归”生态原产地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 (30)岷县注重规范化生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年5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GAP认证;年12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12月岷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品种为当归);年12月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年9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年11月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当归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31)年4月当归种植系统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年3月岷县当归种植系统被国家农业部列入“中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一重要文化遗产,需要全力传承和保护。 (32)年12月岷县当归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甘肃省著名商标”;年6月“岷县当归”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年,“岷县当归”列入“CCTV国家品牌计划”,年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播出《气血相依当归时》,聚焦“岷县当归”,通过走田间、访农户、进企业,介绍“千年药乡”,向外界宣传岷县、推介岷县。年中国邮政“我最喜爱的名优农产品”投票中,岷县当归在投票环节荣夺全国第一,为入围全国50种名优农品奠定了基础。 (33)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黄芪蜂蜜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洮岷花儿、洮砚加工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民歌“洮岷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产自岷县,其中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九九归一”砚、献给建国50周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砚、献给建党80周年的“东方醒狮”砚以及献给建国60周年的“辉煌”砚等洮砚名扬海内外。 (作者:秦义明图片:《本草中国》) MORE延伸阅读??岷县快闪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脱贫攻坚进行时 让青春在驻村帮扶中绽放光彩 ??九曲十八弯——航拍美丽的狼渡滩 ??超赞!沙画中的岷县原来这么美! ??我赤子青春无悔赵耀东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龚锐敏 编辑:王红蕾张赛 编审:李少英 总编:彭文霞 “岷县之声” 记录岷县和你向上生长的力量 版权声明 岷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岷县之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6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12月19日岷县中药材市场快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