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药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如何鉴别
上期药材 ▼ 上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没错,它们分别就是紫花地丁和蒲公英!下面就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药材对比药材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原植物图 饮片图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鲜用或干燥生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别名 野堇菜、光瓣堇菜、光萼堇 黄花地丁、婆婆丁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心、肝经。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 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应用 临床上多用于: 乳痈肠痈;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 临床上多用于: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的传说从前,有两位花郎,常在一起沿村讨饭,日久天长,两个人感情渐渐深厚,即结拜为兄弟。他俩白日讨饭,夜间同宿于破古庙中。一天,弟弟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哥哥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时诊治,手指有烂掉危险。于是,他带其弟前去离此地不远的东阳镇一家叫“济生堂”的药铺寻医,由于没有银两,被药铺老板拒绝。无奈两兄弟离开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难忍。 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种紫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辉,哥哥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手心里。此时弟弟的手指头火烧火燎心难受,哥哥顺手将刚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过了一会儿,弟弟感到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的手指头竟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手指头上,并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过了两天后,疔疮竟奇迹的全部好了。后来花郎就根据这种草秸梗笔直,像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的形象取名为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的食疗地丁公英绿豆汤 材料: 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绿豆60克。 制作: 1、将蒲公英、紫花地丁洗净,切碎,入沙锅加水煎熬; 2、去渣取汁1约大碗,再放铁锅中同绿豆同炖成汤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蒲公英的传说相传有一富人家小姐乳部红肿,疼痛难忍,既羞于求医,又惟恐父母责备,苦不欲生,投河自尽。恰遇渔家父女搭救,渔家女叫蒲公英,得知小姐因病投河,了解病情后,当即用药渣外敷小姐乳部,数日乳疾治愈。小姐将草药带回植于花圃,称其名为蒲公英,以示感谢之情。 蒲公英的食疗1蒲公英茶:干燥蒲公英75克,水毫升,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1小时,滤除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2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点击马上收听 陈文东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jiqingq.com/zhqhls/2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紫花地丁
- 下一篇文章: 茴香大小二茴香,理气温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