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杰中医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道家中医药研究院创始人,中美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美禅学院董事,出生于潮汕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亲学习凤阳门道医,进修于广州中医学院,拜肖鑫和教授为师,随师黄宏猷老师学习中医骨伤科,师从谭辉老师二十多年,杨家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朱振舜师父入门弟子。年完成12万字博士论文《自然疗法防治肿瘤的研究》荣获中医哲学博士学位。30多年来集多家学派之长,并获六祖慧能一脉传人的指导,探讨中医防病治病規律,对癌症及许多疑难病症有独特见解及治疗手段,研究并推广癌症自然疗法多年。

吴医生教你学中药系列之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1.《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本草正义》:“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

1.化学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拉帕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3.临床研究:①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38(12):)。②炒牛蒡子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7(9):32)。③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6(4):)。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美国道家中医药研究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