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十六
小编搜集整理了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真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病案一: 病案(例)摘要1: 方某,男,43岁,已婚,工人。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2天前出差,次日出现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 黏,不易咯出,口干,伴恶风,发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脉浮数。 请与嘣证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3 中医证候诊断 外感咳嗽-风燥伤肺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咳嗽为主症,诊断为咳嗽。因感受外邪所致,且病 程短,故为外感咳嗽。发病季节为9月,干咳,连声作 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口干,伴恶风,发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脉浮 数,辨证为风燥伤肺证。(2分) 2.风燥伤肺,肺失清润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咳嗽仅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兼气喘; 喘证则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主症,可兼有咳嗽、 咳痰。 3 中医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 方剂名称 桑杏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桑叶12g薄荷后下6g淡豆豉9g杏仁捣碎15g前胡12g 牛蒡子12g沙参12g浙贝母捣碎12g天花粉15g 芦根15g甘草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二: 病案(例)摘要2: 徐某,男,42岁,已婚,干部。年9月8日初诊。 患者72小时前出现右下腹痛,逐渐加重。现腹痛剧烈,高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 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似痢不爽。查体:腹平坦,无胃肠形,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 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音弱。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 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肠痈 3 中医证候诊断 热毒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患病初期以右下腹痛为主,逐渐加重,波及全腹 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诊断为肠痈。高热 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似痢不爽, 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辨证为热毒证。(2 分) 2.本病由于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 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痈肿。(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与胃、十二指肠溃穿孔均有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但 本病早期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腹痛或腹膜刺激 症状早期以右下腹为主,可逐渐扩散致全腹。胃、十二指 肠溃疡穿孔病人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 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 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 失,X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 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3 中医治法 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2 方剂名称 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生大黄9g牡丹皮9g桃仁9g冬瓜仁9g芒硝9g 当归15g生黄芪15g炒山甲9g川芎9g生甘草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三: 病案(例)摘要1: 钱某,男,44岁,已婚,农民。年11月19日初诊。 患者幼年起反复出现发作性喉中痰鸣气喘,平素常易感冒,自汗,怕风。1个月前受 凉后喉中哮鸣又作,伴咳嗽、呼吸困难,经治已有好转。现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 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倦怠无力,自汗,怕风,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请与喘证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哮病 3 中医证候诊断 缓解期-肺脾气虚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为主症,诊断为哮病。1 个月前发作,经治已有好转,故属于缓解期,喉中时有轻 度哮鸣,气短声低,痰多质稀,色白,倦怠无力,自汗, 怕风,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肺脾气 虚证。(2分) 2.幼年起病,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 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 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 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 3 中医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2 方剂名称 六君子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党参15g黄芪24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9g 橘皮9g山药15g薏苡仁15g五味子9g浮小麦15g 桂枝9g白芍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四: 病案(例)摘要2: 周某,男,55岁,已婚,干部。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始出现大便时点滴下血,色淡红,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法还纳,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查体:截石位肛门11点、7点处齿线上可触及柔软光滑之团块,无压痛,肛门松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请与脱肛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内痔 3 中医证候诊断 脾虚气陷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便时点滴下血,量少色淡,有肿物自肛门脱出。 截石位肛门11点、7点处齿线上可触及柔软光滑之团块痛,诊断为内痔。下血色淡,肿物脱出不能自行还纳,无压痛,肛门松弛,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脾虚气陷证。(2分) 2.由于脾失统摄,血不循经而下溢,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内痔脱出时痔核脱出,无环状黏膜皱壁,黯红色或青紫色, 容易出血。脱肛为直肠黏腆或直肠环状脱出,有螺旋状皱 折,表面光滑,无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脱出后有黏液 分泌。 3 中医治法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2 方剂名称 补中益气汤加减 2 黄芪15g党参15g炙甘草6g当归9g陈皮9g 升麻6g柴胡6g白术9g熟地12g白芍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五: 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58岁,已婚,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鸣气喘又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 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发热,恶寒,无 汗,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 请与喘证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哮病 3 中医证候诊断 发作期-寒包热哮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发作性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诊断为哮 病。喉中哮鸣,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 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恶寒,发热,无汗,身 痛,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辨证为 寒包热哮证。(2分) 2.因痰热壅肺,外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而致哮病发作。(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 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 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 3 中医治法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2 方剂名称 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炙麻黄12g桂枝9g生石膏先煎30g白芍12g 生甘草6g生姜12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6g 杏仁捣碎12g厚朴12g全瓜蒌18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六: 病案(例)摘要2: 何某,男,42岁,已婚,干部。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便血1个月。平时嗜食辛辣。便血色鲜,量较多,血便不相混,便时肛门内有肿物 外脱,便后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查体:肛门指诊于截石位3、7、11点处可触及表面光滑的团块,质软无压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请与直肠癌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内痔 3 中医证候诊断 湿热下注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便血色鲜,量较多,血便不相混,便时肛门内有 肿物外脱,便后可自行回纳。肛门指诊于截石位3、7、11 点处可触及表面光滑的团块,无压痛,诊断为内痔。肛门 灼热,重坠不适,舌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湿热下注证。 (2分) 2.本病由于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迫大肠,热与血相 搏,结滞不散,迫血妄行,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内痔与直肠癌均有便血和肿块。但内痔便血色鲜红,血便 不相混,肿块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直肠癌血便相混,粪 便中混有脓血、黏液、腐臭的分泌物,肿块呈菜花状或凸 凹不平溃疡,质地坚硬,不能推动,触之易出血。常有便 意频数,里急后重,晚期大便变细。 3 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止血 2 方剂名称 脏连丸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黄连6g黄芩9g赤芍12g当归12g阿胶烊化9g 荆芥穗9g炒槐花6g槐角9g地榆炭12g白头翁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七: 病案(例)摘要2: 杨某,女,45岁,已婚,工人。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1年前出现双侧乳房疼痛伴肿块,逐渐加重。乳房肿块和疼痛每于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查体:双侧乳房多个象限内可触及片块样、结节样、条索样肿块,质地硬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压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请与乳岩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乳癖 3 中医证候诊断 冲任失调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为中青年女性,以乳房肿块伴疼痛为主。肿块呈 多形性,质地硬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压痛,诊断 为乳癖。肿块和疼痛于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 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 沉细。辨证为冲任失调证。(2分) 2.由于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经脉阻塞,引发本病。 (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乳癖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表现。 疼痛常与月经或情志有关;肿块呈多形性,如片块、结节、 条索、砂粒等,质地不硬或硬而不坚,表面光滑,活动度 好,多有压痛。乳岩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无疼痛。肿 块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质地坚硬如石, 动度欠佳或固定不移,生长较快。晚期可有橘皮样变、乳 头抬高或内缩,常伴腋下淋巴结肿大。 3 中医治法 调摄冲任 2 方剂名称 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仙灵脾12g仙茅9g当归9g巴戟天9g黄柏9g 知母9g熟地12g白芍9g川芎9g香附9g郁金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八: 病案(例)摘要1: 李某,女,65岁,已婚,农民。年2月9日初诊。 患者近20年来,每因受凉反复出现气喘咳嗽,且症状逐年加重,多次住院治疗。近2个月天气转凉后,喘促咳嗽又作。现症:气喘胸闷,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气不得续,形瘦神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脉微细。 请与哮病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喘证 3 中医证候诊断 虚喘-肾虚不纳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气喘为主症,诊断为喘证。气喘胸闷,呼多吸少, 动则喘息,气不得续,形瘦神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 舌淡苔白,脉微细,辨证为虚喘-肾虚不纳证。(2分) 2.久病咳喘,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而引发 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 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 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 3 中医治法 补肾纳气 2 方剂名称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制附子先煎9g肉桂6g熟地黄15g山药15g 山萸肉12g丹皮9g茯苓12g泽泻15g人参单煎9g 蛤蚧粉冲服2g胡桃肉12g五味子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九: 病案(例)摘要1: 赵某,女,70岁,已婚,退休。年12月9日初诊。 患者反复咳嗽多年,冬季为重,平时体质较差,1周前受凉后,咳喘又作,自服咳嗽药未控制,遂来就诊。现症: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恶心欲呕,纳呆,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 请与哮病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喘证 3 中医证候诊断 实喘-痰浊阻肺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喘而胸满闷窒为主症,诊断为喘证。喘而胸满闷窒, 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恶心欲呕,纳呆,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实喘-痰浊阻肺证。(2分) 2.久病体虚,中阳不运,积湿生痰,复因受寒,引动伏 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发为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 3 中医治法 化痰降气平喘 2 方剂名称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 服法 陈皮12g半夏9g茯苓15g生甘草6g苏子9g 白芥子9g莱菔子12g杏仁捣碎12g紫菀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十: 病案(例)摘要2: 沈某,男,25岁,学生。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昨晨起出现上腹部疼痛,6小时后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伴恶心 欲吐,纳差,二便正常,无发热。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舌苔白腻, 脉弦紧。血常规WBC总数11×/L,中性粒细胞81%。尿常规正常。 请与右侧输尿管结石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肠痈 3 中医证候诊断 瘀滞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患者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血WBC 升高,诊断为肠痈。患者无腹皮挛急,不发热,疼痛局限 并固定在右下腹,苔白腻,脉弦紧,辨证为瘀滞证。(2 分) 2.本病由于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 化热而成痈。(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和右侧输尿管结石均有右下腹痛,但本病多表现为转 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甚或有反跳痛和肌 紧张。血常规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尿常规多正常。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 中医治法 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2 方剂名称 大黄牡丹扬合红藤煎剂加域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黄15g牡丹皮9g桃仁9g冬瓜仁15g芒硝9g 红藤12g紫花地丁15g连翘12g延胡索12g 金银花12g姜半夏6g竹茹6g枳实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通过对大批以往学员成功案例的分析,人民医学网以成熟的授课模式、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严谨的教学风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广大医考成员的成才之路铺就了走向胜利的基石。 为此人民医学网隆重推出“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致力于每个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现状,提供针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并定期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每一名学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医考通过率。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别名含科属完整版
- 下一篇文章: 最全中药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