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有营养,但是你吃对了没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 谢决明 形色注册名“期野益智花”,自然爱好者 问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动物园的人最熟悉的植物是什么? 不卖关子了,我自问自答吧!答案是苜蓿。动物园的食草动物饲料中基本上都有苜蓿。 苜蓿实际上是豆科苜蓿属植物的统称,我国有13种,用作动物牧草的是原产伊朗的紫苜蓿(Medicagosativa),它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史料记载,在汉代由张骞带到中国,如今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紫苜蓿耐寒抗旱,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因而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北方地区,国内苜蓿的种植面积最大的时候曾接近万公顷。 紫苜蓿Medicagosativa正照 紫苜蓿具有粗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科植物特点,其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比例均衡,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比例很接近,因此转化效价高,千克高品质的苜蓿草的营养价值,相当于0.5千克的精饲料。紫花苜蓿所含丰富的纤维素可以维持食草动物肠胃正常蠕动,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改变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显著提高动物胃肠道内消化酶的生物活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紫苜蓿所含的苜蓿皂苷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紫苜蓿的花不都是紫色的 还有淡粉甚至更浅的花色 这么有营养的好东西如果只用来喂牛马,是不是有点可惜?古时候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原先用作喂马饲牛的紫苜蓿当然也会被用作人类的食物,明初的《救荒本草》就记载人们食用紫苜蓿的情况。在北方的紫苜蓿的产区,女人们在春天会到野外薅苜蓿的嫩头来当菜吃,至今依然流传有“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这样的民谚。《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记述的∶“长安中乃有苜蓿园。北人甚重之。”“然今处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年年自生。刈(yì)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数十茎,……入夏及秋,开细黄花。结小荚圆扁,旋转有刺,数荚累累,老则黑色。内有子如米,可为饭,亦可酿酒。” 且慢!李老师在讲到苜蓿时,明明说它是开细黄花的,这好像跟紫苜蓿的特性不符啊! 商务印书馆年出版的《辞源正续编》对此的解释是,北方的苜蓿可能不止紫苜蓿一种:“一曰紫苜蓿,茎高尺余,叶为羽状复叶,似豌豆而小。开紫花,荚宛转弯曲;一曰黄苜蓿,茎不直立,叶尖瘦,花黄三瓣。荚状如镰,二者皆产于北方。”这里提到的豆荚像镰刀的可能是野苜蓿(Medicagofalcata),除了花色不同外,这两种植物在植株和花序上还是很相像的。 至此还有一个疑问,明朝的《本草纲目》中说它“江南不甚食之,以无味故也”,但是在明朝以前的南宋,林洪编著的《山家清供》里却明确记录了南宋时苜蓿在江南一带种植并食用的情况。这说明李氏不很了解苜蓿在南方的情况,南方还存在他所不了解的食用苜蓿。 从分布上来看,常见于我国南方的苜蓿主要是南苜蓿(Medicagopolymorpha)、天蓝苜蓿(Medicagolupulina)和小苜蓿(Medicagominima) 作为一个南方吃货,我对于除紫苜蓿以外的几种野菜苜蓿是不陌生的,这几种茎都比较细软,含纤维素不及紫苜蓿,形态上呈平卧状,吃起来就更鲜嫩。即便如此,在它们开花以后,茎叶也依然会老得难以咀嚼下咽,所以作为蔬菜吃的是它们嫩梢,浙沪一带的人把南方的食用苜蓿叫做“草头”是有理由的,而其中最常吃的是俗称“金花菜”的南苜蓿,跟天蓝苜蓿和小苜蓿比起来,南苜蓿的茎叶上没有纤毛,吃起来更适口。 南苜蓿Medicagopolymorpha的嫩梢是南方春季常见的蔬菜 图片上的植物已经开花 变得粗粝不堪食用了 南苜蓿的“金花”特写 这就是其别称金花菜的由来 天蓝苜蓿Medicagolupulina长得跟南苜蓿很像 也能食用,只是口感略差,口味偏酸一些 它的花序茎长于叶片,茎叶有纤毛 以此可以跟南苜蓿加以区分 小苜蓿Medicagominima的叶片、 花朵都比其它几种苜蓿细小 叶子形态也容易区分 口感较差,一般不作为蔬菜食用 当然,用来喂兔子和山羊是不错的 苜蓿作为蔬菜只能利用其嫩梢;等到开花结果的阶段,植株所含的纤维素让人的消化系统力不从心,食草动物的反刍行为和复胃构造尚可以充分软化和消化其中的营养物;等到了它们结果荚的阶段,不仅口感粗粝得连牲畜都不爱吃,而且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作为牧草,从产量和营养价值考虑,在刚开花到未结果阶段的时候收割是最好的。 这是我在动物园草料仓库外拍到的紫苜蓿植株开花的情景 它是北方运来的苜蓿干草中夹带的种子发芽后长成的 这种植物不适合南方栽种 很多南方动物园的人没见过这种早已知道的植物是长啥样的 为了便于大家对这几种苜蓿的辨识,我在苜蓿图片之外,还用了表格的形式将四种常见苜蓿的鉴别要点列出供大家参考。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4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才两块钱一斤,每天一颗,血管洗得干干净净
- 下一篇文章: 感受甘肃经济脉动,怎能不来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