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中的ldquo十大流氓rdqu
今天介绍的这一组海鲜,尽管长相有些不可描述,甚至可以称得上流氓。但却并不为人们所厌弃,反而被认为可以“以形补形”,有某种十分神奇的作用而备受欢迎。 1.象拔蚌 说到象拔蚌,许多人大概并不陌生,它是贝类食材之中的翘楚,位于顶级海鲜之列,是深受华人及日本人喜爱的顶级美食。象拔蚌又名皇帝蚌、女神蛤,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们称为“象拔蚌”。 象拔蚌主要产于东北太平洋一带,在泥质浅水或者潮间带穴居。从幼年时起,象拔蚌就将自己牢牢固定在泥沙之中埋藏起来,仅靠虹吸管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于象拔蚌的足部已经高度退化,所以一旦选定地点将自己埋好后,就没有能力再移动了。 但也正因为其喜爱深埋于泥沙下的特点,给捕捞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采集野生象拔蚌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力气活。在探测到象拔蚌的踪迹后,必须使用专门的高压水枪冲掉象拔蚌上方厚厚的泥沙,然后再小心的将象拔蚌挖出。 为什么中国人对象拔蚌这么乐此不疲呢?某海产公司负责人分析说:“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长得像男性的阴茎。”听说中国人还认为象拔蚌有壮阳之功效,能在席间上象拔蚌这道菜,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如果某只象拔蚌看起来萎靡不振,只要用手轻轻的拍拍它的头部,它就会立刻振作起来,笔挺笔挺的向你问好!当然也有怎么都拍不起来的那种,那是生病了的象拔蚌,不能食用。 在象拔蚌的种类中,有黑的,白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甚至弯弯曲曲的,可谓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象拔蚌主要的食用部位就是那根粗壮的“象鼻子”。具体处理方法是想用一把小刀,贴着蚌壳的最边缘入刀,小心的将蚌壳和蚌身分割开。去除内脏,用热水将虹吸管汆烫片刻,即可轻松剥去外层的粗皮,露出白嫩弹滑的肉体。简直犹如一个脱去外衣的美女,对你发出无声的邀请。经过冰水浸泡过的象拔蚌,可以直接做刺身,口感非常脆嫩。另外,象拔蚌还可用于出品白灼象拔蚌、清炒象拔蚌、象拔蚌煲粥等菜式,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特点都是清鲜爽脆,原汁原味。 2.海葵 如果你去鱼市买海鲜,碰到一堆胶黏溜滑的酷似砍了块儿的牛尾的东西,请你马上跟深海中翩翩舞动着五颜六色触手的海葵产生联想,无论你觉得它们两个是多么不登对,也请你相信它们就是海葵。只不过那漂亮诱人的部分是用来迷惑敌人以获取食物,而我们要吃的部分则是海葵锚靠在海底或礁石上的坚实的“大后方”——圆柱形吸盘。 海葵的根部有个十分不雅的称呼——“海腚根子”,至于为什么,大家自行领会。不雅归不雅,但吃过海葵的人都会被它的鲜美所折服,过去没什么海鲜可吃的时候,“海腚根子”还是很多家庭的调剂小菜,现在海鲜多得数不过来,还是对这个“上不得台盘儿”的东西情有独钟,时不时买来点儿做做,权作回忆。 海葵分布较广,浙江至江苏沿海一带海岸线绵长,适于沙蒜生长的海涂甚多,每年早夏正是采收旺季。当海潮退后,常见三五成群的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徘徊在浅色的海涂上,挖掘生长在涂下尺余的沙蒜。海葵难熟,以煨吃为宜。煨时注意不要放盐,因其本身已咸;也不要加水,因其含水量较高。用清水反复洗净后整个整个地放入砂罐中,加入黄酒、姜片、蒜头等,慢火煨熟,鲜美胜似鸡、鸭肫,风味独特。民间普遍以为其有较高的补肾壮阳功效,是四季进补的佳品。 3.沙虫 沙虫这样东西,有人爱,惊艳于它的美味;有人厌,惊恐于它的样貌。沙虫又叫海人参,学名方格星虫,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它的形状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体表一般呈亮肉粉色,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网格状花纹,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来。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生长环境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此也被称为“环境标志生物”。 目前盛产沙虫的海域,就以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广西北海市出的沙虫,为最顶级的,儋州的光村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沙虫。出产的沙虫以个体适中、肉质肥厚脆嫩而闻名。据当地渔民介绍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水面交配时所捕捞的为最佳,特具补肾壮阳之效。近年来有些渔民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不合理的挖采方式,譬如用高压水枪采捕,加之生存环境的污染,使得沙虫野生资源大幅下降。 沙虫虽不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别有风味。一根小木签将沙虫腹部刺破,将腹内的沙土及内脏清洗干净,再反复用清水将表面的滑浆洗净,佐以葱姜,以大火快炒,色白如雪,入口香脆带甜,嚼劲十足,堪称稀珍。有胆量的话,还可以生吃,鲜、甜、劲道,不沾芥末吃最好。更多精彩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6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跟着央视,逛思明夜市,品厦门美食
- 下一篇文章: 厦门,让你越吃越上瘾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