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春季到来,流感也进入高发期,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已经中招,“尝”到了这一波流感的可怕。流感重在预防,这就到了中医中药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中医保健预防

中药香囊:

配方:藿香、佩兰、山柰、羌活、白芷、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个(3.5-5克),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我院中医馆依据今年病毒流行特点及流感中医辩证分型,针对性制作出预防流感的中药香囊。随身佩戴,悠悠药香可帮助疏风散气、增强免疫,有效预防疾病。

中医自古就有用香囊来避瘟除秽,芳香化浊的记载。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香囊属药物外治法的一种,嗅吸其药气不仅可以增强人体正气,还可有效化除从口鼻而犯的瘟疫之气,又称“服气”。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同时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最适合佩挂香囊。

灸法:

选取大椎、肺腧、足三里等穴位,艾灸10-20分钟,每1-2日1次。

推拿按摩:

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泡脚:

冬季热水泡脚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驱除寒邪,扶助正气。

生活起居

1、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天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御寒能力。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在冬季易情绪抑郁,应保持乐观心态。

饮食调理

01膳食滋补

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民间素有“冬令进补”习俗,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理。

02素体阴虚者

应适当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可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03素体阳虚畏寒者

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药物预防

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推荐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

对于密切接触流感病人或存在流感风险者,可服用中药流感预防方:

羌活6g苏叶6g连翘6g板蓝根6g芦根(或白茅根)6g,每日1剂,清水煎,代茶饮,服2-3天。

中医治疗

请注意

以下推荐治疗处方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剂量为成人剂量,小儿酌情减少

中医药的精髓在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风热夹毒型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无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4、基本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2g、牛蒡子10g、竹叶10g、芦根20g、薄荷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10g、生甘草10g。

5、加减:

(1)苔腻夹湿者:加杏仁、滑石、通草、薏苡仁、赤小豆皮;

(2)咳嗽重者:加杏仁、瓜蒌皮;

(3)口渴重者:加天花粉、知母;

(4)呕吐者:加黄连、苏叶。

风寒夹湿型

1、主症: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2、舌脉:苔白,脉浮紧;

3、治法:辛温解表,散寒除湿;

4、基本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0g,前胡15g,枳壳12g,桔梗12g,川芎10g,黄芩12g。

5、加减:高热者加青蒿。

热毒壅肺型

1、主症:高热不退,咳嗽连连,少痰或无痰,喘促气急,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2、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数;

3、治法:宣肺清热,泻肺解毒;

4、基本方药:银翘麻杏石甘汤;

金银花15g、连翘15g、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0g、葶苈子15g,知母15g、浙贝母15g、黄芩15g、柴胡10g、生甘草10g。

5、加减:腹胀便秘:加枳实或大黄。

气营两燔型

1、主症:持续高热,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2、舌脉: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4、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地黄15g、黄连10g、黄芩12g、牡丹皮12g、生石膏(先煎)30g、水牛角粉(冲服)30g,栀子10g、淡竹叶10g、玄参15g、连翘15g、赤芍12g、知母12g。

5、加减:

(1)腹胀便秘:加大黄、元明粉;

(2)厥脱者,加人参、制附子(先煎);

(3)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生晒参、五味子、麦冬。

庄伟军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主任

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曾先后到深圳、医院进修、培训学习,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针灸、推拿、正骨、拔罐、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止痛消炎,特别是对中医减肥、美容、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中医保胎、失眠、小儿肌性斜颈(歪脖子)、婴幼儿先天性足内翻、足外翻、小儿厌食、腹胀、腹痛、便秘、食欲不振等有独到的治疗和调理方法。

欢迎

咨询

地点: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婚检孕检一站式服务中心五楼中医馆

预约-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jiqingq.com/zhqhzy/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