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以后守住身份,是不许换工作吗微读
提问 与神同行 请问,《哥林多前书》的7:24「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份」,意思是什么啊?我信靠主之前是在工厂里面,但是后来我回家里带孩子、作农业。我知道我蒙召前是属撒但的人,蒙召后是主耶稣基督的人。这里的「身份」是指工作还是人与神的关系呢? 回答 邓沛东 年信主。喜欢历史和哲学。 在阅读圣经时,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背景、背景、背景!」圣经写作年代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都与我们有非常大的不同;而经文本身表达的含义,要放置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中才能被正确理解。但我们却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用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理解经文,这样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择业的环境中,并且这个时代主要以职业来界定一个人的身份。因此读到「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份」,我们会自然地想到:这是不是禁止我们更换工作?但结合经文写作时的背景,以及这段经文的上下文背景,我们就会知道保罗在这里其实另有所指。 01 时代背景 一世纪希腊-罗马世界的奴隶制及其他 《哥林多前书》7:20-21是这样说的: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你是做奴仆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显然保罗在这里说的「身份」,与「奴隶」和「自由」有关。福音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希腊-罗马世界。粗略地说,当时那里的居民被分为三种身份:罗马公民、自由民和奴隶。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最多,是一种宝贵的身份。保罗就是罗马公民,而这身份在宣教旅程中曾帮过他的忙。 在罗马公民之外的两类人中,自由民拥有人身自由和财产权,但没有罗马公民才有的很多权利;奴隶则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可言,他们从属于自己主人,被视为「财产」。历史学家推测:在当时的哥林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居民,在法律上是奴隶的身份。对于奴隶来说,成为自由民是他们非常渴望的事情。 但成为自由民并不是奴隶可以选择的事情,而是取决于其主人的意志——主人有权释放奴隶,使其成为自由民。(理论上,奴隶也可以用钱从主人那里买回自己的自由。但奴隶本身没有财产权,他们的钱财属于主人。奴隶需要遇上足够仁慈的主人,才有机会为自己攒钱,所以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主人而非奴隶自己。) 因此,如果我们忽略了背景的巨大差异——奴隶并不能「选择」自己要不要得到自由——将保罗在实行奴隶制的时代里说的这句话,直接应用在今天找工作的问题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在古代社会中,除了自由民/奴隶的法律身份外,人们的职业一般也不能自由选择。在古代,职业往往是代代相传的:祭司的儿子做祭司,职业军人(骑士、武士……)的儿子做军人,铁匠的儿子做铁匠,商贩的儿子做商贩,农民的儿子做农民……对于一世纪的人来说,「自由择业」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所以保罗说「守住这身份」更不可能是针对「换工作」这个问题——在保罗生活的时代里,「换工作」这件事情基本上就不存在! 02 上下文背景 《哥林多前书》以及第七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5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中医秘验方治扁桃体炎秘方
- 下一篇文章: 每天一味中药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