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1日,印军山地步兵第旅某连多人,分成南北两路,直逼我军乃堆拉山口边防哨所。

当日8时7分,印军不顾我方严重警告,直接开枪射击、投掷手榴弹,我边防哨所官兵猝不及防之下,出现了很大的伤亡——连长李彦成被击中要害当场阵亡,6名边防战士身负重伤。

中国士兵守卫着山口的边界

此前,中央军委对于中国所有边防守军立下了两条铁则:

其一,“不打 枪”。中央要求我方边防战士,不许主动对邻国主动发起攻势,这也是我国一直在外交上所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直接体现。

其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如果邻国在我方一再严重警告下,仍旧对我方发起攻势,那么直接反击,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用 的力量打击敌人。

印军山地第旅某连的这次突然攻击中,我方没有任何过失之处,这是印方擅自发动的武装侵犯,那么我军自当“回敬”。

我边防部队的这场快速反击,仅仅用了七分钟就结束了战斗,直接击毙印军67人,以四〇火箭筒把印军在中国境内的7处工事全部摧毁。

我军炮兵阵地

8时15分,印军山地第旅残部狼狈逃离战场,我边防部队并未出境追击。

“人员不能越境,子弹炮弹亦不能打到邻国土地上。”这是当时中央军委专门对于中锡边境边防部队提出的要求。

哪怕我军追击印军是正义的、合理的,可仍旧不是把军队开到锡金王国境内的理由。

可能会有读者疑问,明明是中印冲突,怎么会跑到锡金王国境内了?

这不得不说,又是印度无耻至极的一次表现。

年9月,陆军第11师31团副参谋长马学政在乃堆拉山口指挥所前观察

锡金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整个辖境只有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四分之一大。

锡金地处印度接壤地带以北,在我国西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笔误)以南,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挨着尼泊尔。

锡金的东面、西面、北面,都被高山围绕,形状就像马蹄。只不过这只马蹄的骨头、血液、肌肉,却都生长到了印度这匹大马上。

年12月,印度政府强迫锡金国王签署《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年12月,在印方政治和军事双重威压之下,锡金王国国小兵少,不得不被逼着签署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该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的国防、外交和交通等重要领域,完全受印度控制。名为保护,实为控制,这个和当年英国对印度采取的措施几乎没多大差别。

印度通过对锡金驻军,派遣有关人员控制了印度的国防、交通、外交,基本上当时的锡金已经不具备自主发声的权利,这其实就是印度对锡金明面内里赤裸裸的侵略与控制。

要知道这时候,距离印度脱离英国殖民者的控制,仅仅三年时间。印度当局就迫不及待地把曾经自己国家和人民遭受的一切,又全盘施加到了锡金的头上。

足见印度当局的那种畸形心理,能当孙子时候好好当孙子,一旦头顶上的爷走了,就去当别人的爷!

锡金前首都甘托克街头

锡金国小、人少、兵更少,只得无奈屈服于印度当局的淫威之下。

年,印度终于按捺不住野心,正式宣布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印度边防军队开进了锡金后,除留下少数帮忙镇压锡金国内的暴力反抗,其他的全部来到了锡金的北部边境。

锡金的北部边境,正好和我国西藏地区南部接壤。就等于原来的中锡边境,因为印度控制了锡金,变成了中印边境。

印度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通过在锡金北线边境,对我边防部队发动攻击。

印度军官在中印边境上的一座堡垒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军只能被动还击,且只能在中锡边境线以北,才属于我国的疆域还击。

我军不能擅自越境对印军进行追击,甚至连把子弹打到锡金境内,也是不被允许的。

这就是当时中央军委专门为中锡边境守边部队专门制定的特殊原则:“一旦中印爆发武装冲突,我方人员不能越境,子弹炮弹亦不能打到邻国土地上。”

印方无耻侵略锡金不说,还利用我国对于锡金领土和主权的尊重,擅自越过中锡边境开枪射杀我守边官兵。

我方被动反击却不能越境追击,这让印度军队更加有恃无恐。

第二次中印冲突的爆发点——乃堆拉山口

时间回到年9月份,当时印军山地第旅残部,撤退到锡金北境内,我军的反击被迫终止,如果战事就此结束,那也就罢了。

可是印军发现我方在反击时,炮火力量十分薄弱,就趁机让印军炮兵第17旅对我方展开大规模炮击。

我军一时伤亡重大,边防阵地也被毁坏不少。

印方当时在派出山地第旅的时候,其炮兵第17旅就已经部署就位。

趁我军对敌反击到达尾声,印军山地第旅溃军已经撤回,炮兵第17旅遂用英制25磅炮向我方乃堆拉、斜帕司和春丕塘等地进行猛烈炮击。

印军炮兵向我军开火

当时两军交战,击毁的不只有边防设施,还有边境附近很多当地的民房和寺庙建筑。

甚至于印军在炮火把我边防追击战士迫退后,再次派兵入侵我边境,企图进入到我亚东县内搞大破坏,欺凌杀害亚东群众,随意掠夺当地百姓的财富,企图一雪五年前兵败之耻。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乃堆拉山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了。

中国和锡金(印度)的重要通道——乃堆拉山口

因为锡金和我国的接壤地带大多数都是崇山峻岭,人车难行,而这其间却有一个山口成功地连接了两地,这个山口就是乃堆拉山口。

该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平时是两国人民的边境通道,在后来中印边境冲突基本平静后,该地形成了重要的边境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

在战时,乃堆拉山口自然就成为了两方的战略重地和重要战场。

我军多是在山口北面用铁丝网建立起一条防线,印军从另一侧进入,在我军不远处同样拉起铁丝网,形成对峙。

中印对峙前线的铁丝网

而乃堆拉山口所在之处,正位于我国西藏地区南部的亚东县,该县同时与锡金、不丹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再加上该地处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纬高地的寒流终止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印度洋上的暖流北上却又来回经过这儿。

是以,亚东县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降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一点都不像藏北、藏中地区的恶劣情况,加上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量高山雪水,这儿有许许多多的河流湖泊,特别适宜种植作物。

从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到苹果、桃子、哈密瓜、葡萄、西瓜等水果,乃至藏红花、三七、当归、人参等名贵药材,亚东的产量都居于藏区之冠。

亚东县的自然风貌

对于这样的沃野,印度方面早就垂涎三尺了。在实际控制了锡金后,印度就开始图谋染指亚东。

然而我军怎能容得印军随意肆虐,必须立刻反击,把他们打疼打惨,让他们再也不敢对亚东有任何企图。

当时中锡边境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王诚汉亲自坐镇指挥的。

因为乃堆拉山口的特殊情况,平时这儿炮火力量很薄弱。此前因为印军已经开始做起了攻打此地的战前准备,王副司令员便顺势从后方调集来了炮火支援。

奔赴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们

当时调集的是新疆军区步兵第11师团,该团在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在克节朗河谷与达旺曾经给敌军以重创,为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团而来的,还有他们的12门54式毫米榴弹炮,以及大量55式毫米重迫击炮和82毫米迫击炮。

乃堆拉山口的炮火力量,得到空前加强,而这都是隐蔽进行的,当时处于锡金的印军并不清楚。

从当日8时15分开始,我军炮团和印军炮兵17旅,开始了长达4天3夜的双方炮击。

正在使用54式榴弹炮训练的我军炮兵

当时,印军炮兵17旅用的是英制25磅野战炮(实际口径为86.7毫米左右),就相当于我军最次的82毫米迫击炮。

而我军的12门54式毫米榴弹炮,是当时我国参照苏制M-30式毫米榴弹炮,结合我国士兵的使用习惯,通过进一步改造提升。

它是我国 国产制式榴弹炮,经过我国内军工企业的大批制造后,成为了当时解放军内炮兵团的标准装备。

在二战期间,苏联炮兵用此炮,曾经带给德国军队巨大的创伤。我军以此进一步改造的54式,威力不减反增。

该炮在乃堆拉山口阵地一经发射,在空中形成的耀眼射流几乎快把印军炮兵17旅给震撼懵了。

夜晚中的耀眼炮火

而且这还不是一门,而是十二门,每一次齐射,乃堆拉山口几乎都是该炮的耀眼射流,如今我们光是想想都会觉得特别震撼。

只是这玩意可不是节日烟花,而是“地狱焰火”,直奔印军阵地,一时间印军炮火威力大减。

在12门火炮的巨大威力下,敌军炮火对我方能造成的损伤已经不大,再加上团其他的30门轻重迫击炮的 、灵活打击,我军几乎是压着敌军打的。

炮击期间,我军共发射炮弹高达4.5万发——这海量的炮弹数量,对于我国当时只是个毛毛雨,可对当时还无法实现弹药国产化的印度人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我军炮兵部队凯旋归来

炮击从9月11日8时15分开始,前后历经4天3夜,直到9月14日14时46分,我军结束炮击。

在这期间,我军共摧毁印军8个炮击阵地,两个指挥所、两个观察所和23处工事及两辆汽车,给印军留下了人之多的巨大战损。

印度军队在9月14日中午就终止了炮击。

我军在发现情况后,等待了一段时间确认印军确实不再有开炮的意愿后,迅速地上报给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经过商议,决定停止炮击。

周总理亲自下达指令给中锡边防部队:“敌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炮击。”

王诚汉副司令员接到命令后,下令炮击暂时停止,14日14点46分,我方全线停止炮击。

印军用报话机将印军尸体和军用物资清单,向其上级汇报

此次中印边境作战,印军伤亡人(加上炮战之前两军相交时的死伤人数)。

印军战败后,举起了白旗。

在取得我军同意之后,印军来到我方境内,接收当时战死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印军尸体以及军事装备。

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确认的时候,印度官兵就和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蔫不溜秋的。

当然我军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除过边境上各种建筑设施被损毁无数,更有名官兵伤亡,其中32人牺牲,91人身负重伤,多一半在战后都无法回到一线岗位。

在牺牲的32人里,除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连长李彦成之外,其余31位官兵也是死在了敌人的炮击之下。

印军遗弃在我国境内的枪支

令人唏嘘的是,在这31人里面,竟然有一对情侣。

他们是中国亚东边防部队广播员任致迅和西藏军区政治部联络部边防科马景然。

他们两一个广播员、一个联络员,当时按理来说是不会处于一线战斗岗位的,可是为何还是会双双死在敌人炮火下呢?

笔者私自作了这样一个设想——任致远身为广播员,他的工作地方是在广播站,广播站自然有外露的那种天线,于是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敌人当作重要炮火攻击目标。

马景然当时负责联络,在敌人突然的炮火袭击之下,应该是被上级交代了什么任务,需要去与有关部门作具体沟通,于路途中不幸被敌人炮火误伤。

年,在重修的乃堆拉指挥所前,边防战士们的合影

这一对战地伉俪,以这样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地方双双牺牲,让人无限惋惜的同时,又让人更加敬慕。

那种战火下的爱情,是多么的短暂,可是却又多么的炽热,因为那种爱情已经和他们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见证之下,成为了永恒。

9月14日印军的首轮攻势宣告结束后,哪怕我军以1:5的战损,用4.5万枚炮弹给印军以致命打击,可这并没有让印度政府和印度军队彻底死心。

人民解放军西藏边防部队向印方移方移交的印军尸体和军用物资清单

印度方面觉得这轮攻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印度军队采用的策略不对,而且选择的进攻方向也不合适。

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人山人海,红旗飘飘,全国人民在庆祝着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可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印军又开始搞小动作了。

印军这次选择的还是从中锡边境下手,在印军高层看来,万一不成的话,以中国方面“人员不能越境,子弹炮弹亦不能打到邻国土地上”的要求来看,印度军队随时可以撤回锡金境内。

因为在上次的乃堆拉山口,我军已经用铁的事实告诉了印方“没便宜可占”,他们这次便选择亚东县的卓拉山口作为突破。

印军中的廓尔喀部队

印军对我军的作战模式一般是这样子的——言语动作挑衅,引发肢体冲突,冲突升级混战,拔枪动炮,被我方击倒。

10月1日中午,约11时20分许,有一个印军中尉带着8个印军士兵,从其号地区的哨所,出来后直接向我方哨所逼近,手持廓尔喀军刀进行挑衅。

当时驻扎卓拉山口的边防部队,有亚东独立营3连,以及11师31团炮3连2个排。他们看到向我方逼近的印军来者不善,全部严阵以待,快速进入战时状态。

11时45分,这几名印军士兵不顾我方一再严重警告,直接越境围了上来,企图强行抓捕我军哨兵。

中印两国士兵在边界上对峙

我军边防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日常各项训练从来都是保质保量地完成。

特别是近身格斗,那已经是融入到骨子里的技能,哪是印度所谓的“廓尔喀联队”士兵可比?

印军挥舞着廓尔喀弯刀砍向我军官兵,我军用三棱刺刀和枪托进行还击,我边防战士用着最趁手的家伙什儿,打得敌人处处挂彩。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廓尔喀”指的是什么。

廓尔喀是尼泊尔中部的一个地区,早期只是廓尔喀人所建立的一个小邦国,在清朝乾隆年间崛起。

其 普利提·纳拉扬·沙带领着廓尔喀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征服了尼泊尔河谷地带玛拉王朝的三个分立政权,建立起了沙阿王朝,因此尼泊尔此后也被称为廓尔喀。

廓尔喀士兵旧照

由于廓尔喀人崇尚勇武,悍不畏死,而且擅长山地战与游击战,廓尔喀人先后被英国、印度等国收编组建部队,打出了赫赫威名。

“廓尔喀”,代表着跟随 战无不胜、开疆扩土,意义还算美好。

可是印方的“开疆扩土”,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了,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野心而已。

至于战无不胜,那只是他们的美好幻想,和我兵猛将雄的边防部队遇上,印军就只有被收拾的份。

这不,没几下,印军在与我军的冷兵器战斗中,眼看着就要全部玩完了。

向中国军队射击的印军

混战中,我军战士强行将印军中尉推出境外。后者吃亏后不甘心,竟然拔出了 向我境内射击,其他两名士兵看到中尉排长的动作,也迅速拔枪打开保险。

在三人的近距离开火之下,我军2名战士当场倒地牺牲。

我军被要求“不首先开枪”,却不是不能开枪,印军动枪这是自讨苦吃。

在我边防部队的火力全开下,56式半自动步枪 射击、56式冲锋枪和轻机枪对着印军宣泄怒火。

9名印军手里的 和栓动步枪,哪里应付得了?

我军反击印度侵略者战斗场景

号地区哨所的其他敌军,眼见越境战友状况不妙,于是使用81毫米迫击炮和51毫米迫击炮向我哨所的指挥所、炮兵阵地等处猛烈射击。

我军被迫于11时58分开始全面自卫还击,一举将入侵的印军全部击毙在我境内。

我军步兵31团炮3连,以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支援,在连续干掉印军9个机枪阵地后,印军终于撑不住了,开始狼狈撤退。

此战从11时20分开始,到19时55分结束,前后历时近9个小时,我军前后共毙伤印军共人。

印度士兵的战场葬礼

年印度从9月到10月,前后两次对我方边境大举动兵。这是继年中印边境战争后,时隔五年后再一次企图侵略我方领土。

我军仍旧坚持“不首先动枪”,给了印度足够的尊重,可是他们丝毫不重视,仍旧把枪口对准了我边防战士。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实证明,我军不开 枪,仍打得印军落花流水!

五年之后,我们兵更猛、将更雄、武器更先进,印军兴冲冲的地来, 只有两种方式离开:一种是被抬着离开的尸体,一种是抬着尸体离开的战败者。

年9月14日,印度士兵携带尸体撤退

对于印度当局的野心,我方十分清楚,可是本着尊重他国的原则,我国从不曾干涉印度的军政大事。

哪怕是印度擅自侵占锡金,我国也只是在国际上出声谴责,并没有直接出兵干预。

要知道亚东作为我边境重地,离锡金只有咫尺之遥,印度在夺取了锡金后,随时会对我国领土动手,简直就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问题炸弹”。

可是我国仍旧选择了不干预邻国,只是被动地一步步防御,这其间的忍让宽容,印度又何尝理解过?

我军战士手持“你已越界,请退回去”的横幅

同为有数千年煌煌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印度当局却仿佛忘记了印度历史文化的根本是什么,只是一味地被野心所驱使,把印度曾经遭受的一切,屡屡强加给周边的国家。

这让几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十分厌恶,印度也因为自己的荒唐举动,严重地损失了在国际上的公信力,进而阻碍了本国的复兴和发展。

我国的表现和印度正好相反,始终坚持着和平与发展,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

正因此,我国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完整与领土尊严,才收获了来自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友谊。

某种意义上,这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契机,让我国迅速摘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重新站在大国之列。

---END---

温馨提示:图片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了分享学习,不作商用。

▼往期精彩回顾▼

师遭全歼,彭德怀大怒,军长韦杰:不能全怪我们

我军中 的“三梁”,孙子是中将,叔叔是中将,爷爷是少将

72年尼克松访华,他多次心生不满,见到毛主席后却深深鞠了一躬

喜欢就点「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