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气冬至
今日节气·冬至 今日12时48分,冬至,“数九寒天”的开端。 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之后白昼渐长。 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最好是休养生息。冬至后,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今天12时48分,已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如大年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从23日起,一股新的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部分地区。21日夜间至24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明显降水过程。 冬至三九天灸冬至后的81天每9天为一个单位,称为“数九寒天”,而“三九”天前后,气温往往最低,有“冷在三九”之说,此时人体气血运行减慢,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过,这也是因时制宜,利用经络循行规律、穴位特点,施以天灸的最好时机,可借助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畅通、气血和调,达到扶正祛邪,减轻虚寒症状,预防疾病再发的效果。今年的三九天灸日期分别为12月22日、12月31日、年1月9日。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 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解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民俗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美食,各地不同北方 饺子 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 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滕州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苏州 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闽南 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三类人群最该补1,阳气虚弱的人群。主要表现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2,年老体弱,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强体质。3,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疾病不易发病。食补要结合个人体质选择食补,也要结合自己当下体质,参考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进行选择。选择合适体质的食材才是最好的进补。比如,温补类食物有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物容易上火。与温补相对应的是滋补,这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冬至前后,不要吃过多寒凉或燥热的食物,应该以温补为主。进补前,最好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体质,千万不可以补得太多、太乱。没力气、打不起精神可以喝点鸡汤;头晕眼花、脸色黄可以喝点当归生姜牛肉汤;口干咽燥、神烦气粗或高血压等病人,可以喝点鸭汤,最好和木耳、蘑菇一起炖;萝卜或者山药炖骨头,放点枸杞,女性再加点当归,都是很好的平补食补方。 寒冬之际,除了汤圆,还有什么暖心暖胃还进补,中医师推荐养生食谱。 芝麻酱拌菠菜>>原料: 菠菜克;盐1大匙;芝麻酱2茶匙;生抽2茶匙;麻油4茶匙; >>做法: 1、烧一锅水,放入1大匙盐;水开后,放入洗净的菠菜过水,约10秒钟,断生捞起; 2、捞起后挤干水分,切段码好;将芝麻酱,生抽,麻油搅拌均匀调成酱汁,淋在码好的菠菜上即可。 >>功效: 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山药炒肉片>>原料: 山药;猪里脊肉;红椒;大葱;油;食盐;鸡精;生抽;淀粉;白胡椒; >>做法: 1、猪里脊肉切薄片,加少许盐,生抽,淀粉,清水拌匀稍腌。山药去皮切片,放加了醋的清水里浸泡以免变色。大葱切丝,红椒切丁。 2、热锅上油,油热后下入腌好的肉片滑散后盛出备用。余油再次烧热,下大葱丝煸香,倒入沥干水份的山药片,红椒片炒匀,调入盐调味。倒入滑好的肉片,加鸡精,白胡椒粉提味后起锅即可。 >>功效: 健脾补肾,防治性功能衰退。 萝卜羊肉汤>>原料: 白萝卜;羊腿肉;姜;香葱;香菜;青蒜;盐; >>做法: 1、羊肉切块,焯水洗净。 2、白萝卜分两份,一份切大块,一份切和羊肉同等大小的滚刀块;姜拍松,葱挽结,香菜与青蒜洗净切碎。 3、取砂锅,放入羊肉、姜、葱,和足量的水以及切大块的萝卜。 4、开大火烧开后,去浮沫,调入料酒,改小火炖一小时后,取出萝卜块; 5、放进切成滚刀块的萝卜,调入盐,再炖30-40分钟,至萝卜酥烂,起锅时撒入香菜与青蒜碎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土豆炖牛筋>>原料: 白萝卜;羊腿肉;姜;香葱;香菜;青蒜;盐; >>做法: 1、羊肉切块,焯水洗净。 2、白萝卜分两份,一份切大块,一份切和羊肉同等大小的滚刀块;姜拍松,葱挽结,香菜与青蒜洗净切碎。 3、取砂锅,放入羊肉、姜、葱,和足量的水以及切大块的萝卜。 4、开大火烧开后,去浮沫,调入料酒,改小火炖一小时后,取出萝卜块; 5、放进切成滚刀块的萝卜,调入盐,再炖30-40分钟,至萝卜酥烂,起锅时撒入香菜与青蒜碎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花生黄豆炖猪蹄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 天麻乌鸡汤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 花生冬至养生适宜吃点花生,花生具有“护心”功能。花生在民间被称“长生果”,常食花生,可促进体内胆固醇分解,不但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而且对防止中、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都有较明显的效果。 桂圆桂圆又称龙眼,能养心安神,有助缓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汤,体质偏寒性容易手脚冰冷、晚上难入眠,这时把龙眼干、红枣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帮助入睡。另外,比较劳心的人也容易耗损心脾气血,吃点桂圆更能有效达到补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虚火旺或有热性体质的人,不能吃桂圆。 核桃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中医认为核桃仁味性甘温,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栗子冬至适宜吃栗子,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如钙、磷、铁、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或者中老年人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 吃膏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中医师指导的膏方包括:固阳葆真膏、温经养血膏、益精固肾膏、更年滋养膏、玉颜固发膏、益气固表膏、健脾养胃膏、舒心安神膏等。 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 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宜吃膏;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并非人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不求辩证,盲目吃膏进补,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 生活起居:警惕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发作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阅读延伸: 还有一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就是我们的耳朵 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呢。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读者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01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发烫为度。 02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03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端午节挂艾蒿、菖蒲 严蔚冰老师在虹口图书馆向市民传授“二十四节气导引科学养生”知识 节气 今日立夏 编辑:小皮 本文转网络,由小皮整理完成 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7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久南身心灵健康问珍藏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