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大概在每年阳历8月23前后,也就是今天。古书上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后就是秋老虎,这个时节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所以午后的炎热不亚于三伏天,可能还会大概持续十多天。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不过虽然中午热,早晚却开始寒凉起来,昼夜温差也大起来。此时很多人对冷热变化不适应,导致一不小心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这就是「多事之秋」要来了。

处暑,人们还会谈论的就是「秋燥」。由于空气湿度相比以前降低许多,会开始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

此时节饮食需要注意减辛增酸、少食甘肥,多食清淡。

总结下来,养阴、多酸、润燥、补肺是处暑饮食养生的八字秘诀,针对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备好以下八味药材在家中。

它们都是药食同源,既是药材也是平日常用的食材,中药房很容易买到。基于这8味药,自己也可以琢磨出非常多的处暑食谱。

1.菊花

在《神农本草经》中,菊花是药之上品,其具有「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的作用。

由于菊花具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消咳止痛的功效,所以常用于治疗头疼眩晕、目赤肿痛、风热感冒、咳嗽等病症效果显著。养生推荐:菊花粥:蒋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2.大麦

大麦具有消渴除热毒,益气调中的作用。克滋补虚劳,使血脉强壮,对肤色有益,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泻,不动风气。性平凉,口成滑腻,长时间食用可使人长得又白又胖,肌肤滑腻。养生推荐:

大麦散:此方源于《肘后方》。具有消食下气的作用。用于饮食过度,烦闷胀满,但欲卧者。

大麦姜汁汤:此方源于《圣惠方》。本方以大麦利小便;用生姜汁、蜂蜜有解毒之意,用与卒然小便淋涩疼痛,小便黄。

大麦粥:源于《金匮要略》。本品在《金匮要略》中配合药方,起辅助治疗作用。大麦粥利水泻湿,生津滑燥,化谷消胀,下气宽胸,消中有补。

3.生山楂山楂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胡萝卜素、淀粉、苹果酸、枸橼酸、钙和铁等营养物质,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和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山楂提取物对癌细胞体内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养生推荐:山楂双耳汤:银耳、黑木耳、山楂、冰糖等材料所组成的。该药膳是一款降压的食疗方,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慎用,黑木耳有通便的作用,而山楂这种消导作用大量食用的话,也会使大便次数增多。

山楂粥:山楂和粳米共煮,具有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4.藿香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晕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养生推荐:藿香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的功效更显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5.薏仁薏仁作为一种重要,尤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载。《本草纲目》中也提及「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养生推荐:薏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防癌等功用。消化不良、体内较寒的人群建议把薏仁炒焦之后再料理食用。薏仁粥:薏仁研为粗末,与粳米等分,加水煮成稀粥。食用后具有补脾除湿作用。用于脾虚水肿,或风湿痹痛等。薏仁百合绿豆汤: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薏仁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百合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是有好处的。三者煮汤食用,效果更佳。

6.黄芪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汽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抗菌作用。黄芪建中汤:黄芪、大枣、白芍、桂枝、生姜、甘草、饴糖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带溶化后饮用。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急疼,自汗,脉虚。芪苓鲤鱼汤:黄芪、茯苓、鲤鱼。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黄芪山地粥:黄芪、山药、生地黄。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可口干、尿频。

7.当归当归土鸡汤:土鸡、当归、花生仁、红枣、黑木耳、姜片等熬成汤。该药膳对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等人群有极大的好处。当归乳鸽汤:鸽子、当归、姜片、大葱段、料酒、红枣、枸杞少许、小人参少许、当归头、制首乌、桑葚、茯苓、莲米、灵芝熬汤。鸽肉易于消化,具有滋补益气、祛风解毒的功能,对病后体弱、血虚闭经、头晕神疲、记忆衰退有很好的补益治疗作用。当归粥:当归、粳米熬粥。当归粥具有很好的补气生血的功效及健脾胃、止疼痛等作用。适用于气不生血、头晕心悸、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者。

8.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食用或药用,功效甚佳。陈皮荷叶茶:体重偏重的人,或肠胃负担过重的人,可以饮用茶,达到降脂和减肥的作用。红豆陈皮粥:红豆性平味甘酸,可通小肠,具有健脾利水、清利温热、和血排脓、解毒消肿的功效;而陈皮则是味辛带苦,性温,有帮助消化、消滞化痰、宣通五脏、开胃、理气燥湿的功效,与红豆结合在一起,即产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陈皮茶:陈皮泡茶喝可以降火,还可以有助于调养肠胃。陈皮作为一味理气、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药,用其泡茶饮用,确实能清热化痰。陈皮核桃露:见《陈皮核桃露-理气养颜、缓解便秘》

***

专家简介

夏翔:上海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擅长诊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棉衣风湿、眩晕症等疑难杂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