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三季

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回归

在第一期节目中

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张桂梅老师

在与董卿的访谈中

她谈了很多关于家庭的事情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

我们并不熟悉的张桂梅:

一个涂口红、爱打扮、喜欢跳舞的

妻子张桂梅;

一个被父母宠成“老疙瘩”的

女儿张桂梅;

“在亲情上犯下了不可饶恕错误”的

妹妹张桂梅……

妻子“张桂梅”

原来真的有一夜白头

张桂梅的爱情

源自一次相亲

17岁那年,她跟随三姐来到

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

几年后,经人介绍

她认识了一位白族青年

青年姓董

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大学生

两人一见倾心

年,相爱的他们结婚了

婚后,张桂梅跟随丈夫

回到他的老家大理喜洲

丈夫在喜洲一中担任校长

张桂梅是学校的老师

那时的张桂梅

每天享受着小家庭的温馨浪漫

丈夫温柔体贴、多才多艺

她自己也是能歌善舞

爱打扮,涂口红

经常穿着红色的衣裙

紫色的皮鞋

让张桂梅永远难忘的是

有一次,学校放假前开联欢晚会

老师们热情地起哄:

“董校长,你拉一个二胡

张老师,你唱一个!”

那一天,丈夫用二胡伴奏

张桂梅唱起了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

“麦苗儿青、菜花黄

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

千家万户齐欢笑

好像那春雷响四方。”

在《朗读者》节目中

当64岁的张桂梅哼唱起这首

曾与丈夫合作的歌时

她嘴角微微上扬

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

张桂梅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段

琴瑟和鸣的爱情时光中

她对董卿喃喃地说:

“那是我们唯一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在这次演出结束后不久

张桂梅与丈夫

迎来了命运的沉重一击

“他老是说自己觉得难受

医院去

结果一检查,胃癌晚期!”

丈夫几乎陷入绝望

他对张桂梅说:

“万一我没有了,你怎么过?”

提起人生最痛的记忆

张桂梅眼角闪烁着泪光说:

“我俩就在黑暗中坐在那儿哭

天亮了,查房医生来了一看

他一头白发

连胡子都是白的了

我才知道什么叫一夜白发。”

为了救丈夫

张桂梅变卖了全部家产

借遍了亲戚朋友

花了20余万元还是没能留住丈夫

丈夫就埋在学校后面的大山上

安葬丈夫那天

张桂梅几度崩溃

“买个骨灰盒把他装了

我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

就那么抱着

七八个小时我一动不动

我觉得我很无能,确实很无能

几个老师天天陪着我……”

万念俱灰的张桂梅

怀着自我放逐的心情

离开了伤心之地大理

来到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任教

初到华坪

她就被这里的深度贫穷震惊了

班上的孩子很多读着读着

人就不见了

有的女孩对她说:

“老师我想读书,妈妈不让我读”

她问为什么?

孩子说家里想让她嫁人

一个学生家长来交书费

凌晨两点钟起床

整整走了十个小时

他递过一整塑料袋的钱

最大面值才5毛

……

张桂梅捧着这一塑料袋的书费

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她不再纠结于个人情感

把心思转移到了学生们身上

……

老师“张桂梅"

孩子,你跟我走吧

在我那睡,在我那吃

为了把失学的女生带回学校

张桂梅挨家挨户上门劝说

不知跑了多少里山路

流干了多少滴眼泪

张桂梅每到一户

她都掏心窝子地与学生沟通:

“孩子,你跟我走吧

在我那睡

在我那吃

自己下好决心,把书读出来……”

张桂梅每一次家访

都哭得泪流满面

有的人舍得贷款供儿子读书

女儿才只有十几岁

直接就给嫁出去了……

年,一个迫切的念头

在张桂梅心头油然而起:

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

当时,张桂梅已经45岁了

却像“发了疯似的”想要建学校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张桂梅“乞讨”了整整五年

只筹到一万块

年,张桂梅当选十七大代表

在北京、在人民大会堂

她面对记者的镜头

说出了自己想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

在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