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湿帖痛点。

2:治早泄: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分享!!!!!

取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一l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4:口腔溃疡:黄连3g大黄3g芒硝3g吴芋3g胆南星3g,醋调湿贴双涌泉。甲硝唑针剂嗽口.5:脚后跟疼的病人,一贴见效: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7:化脓感染伤口:开始用干贴先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下来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8: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贴神阙或关元穴。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天突穴。10: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12:卵巢囊肿就用基础方: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g,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16: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布洛芬,舒筋活血片,消炎痛,川芎,丹参,小茴香个3克加消肿止痛液湿帖。17剖宫产后:肉桂、吴茱萸、当归、干姜、艾叶、元胡、沉香、香附、小苘香.各2克贴肚脐。18:小儿中耳炎:消炎痛3片,大黄,芒硝,青黛,黄连2克冰片少许,听宫穴。19:5岁腹泻的孩子:易蒙停,苯乙哌定,潘生丁各3片,婴儿健脾散一包。贴肚脐。

20:五十岁女性失眠的多梦易惊手足心热。养血安神片,谷维素各8片,朱砂,大黄,芒硝,石膏个3克,栀柏地黄丸20丸,用安神补脑液作溶媒。湿贴神阙。

21: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炎,滑膜炎:川乌、羌活各3克、威灵仙3克、红花、姜黄、白芍、苏木各3克。研细末,消炎痛6片湿贴痛点。一般3~10次即可治愈。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工作或过多的去做屈伸动作。尽量休息。治愈率特高。

22.膝关节腔积液:白芥子(微炒)3克、生姜,姜黄3克川芎细辛各3克,外敷膝部,2--3天换药一次。大部分3--4次就可痊愈,23:口腔溃疡一次愈:NAHCO36片,思密达一代,痢特灵5-10片研末,制霉菌素5片研末,云南白药胶丸5粒去壳,上述药混合一起,搅匀涂抹,配合细辛敷脐吴茱萸外敷涌泉穴,一次治愈

24咳嗽,11个月小儿:贴甘草咳特灵异丙嗪麻杏止咳片舒喘灵各2片。一天一次贴膻中穴。25:乳腺增生: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各3克、芒硝3克冰片少许,共研细末湿贴。26:带状泡疹:雄黄3克,阿昔洛韦,B1,牛黄解毒片,消炎痛各6片,利多卡因调和,根据面积增加药量。27:主要用于临床那些不愿意服药的便秘患者: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3克将上药研成细粉,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3克。28:小儿腹泻分为:1:虚寒型腹泻,可用丁香、肉桂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主要功用温中止泻;2:消化不良型腹泻,樟脑、石榴皮、松香、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和中止痛,固肠止泻,3:寒湿泻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温中散寒,利湿止泻。4,湿热腹泻:葛根、黄芩、黄连、黄柏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清热燥湿止泻。29:小孩尿床:吴茱萸五倍子五味子益智仁-2+穴位注射用B12三阴交,交替换腿。30:小儿厌食:炮姜,白芷各等份为细末,取2克加B12-支用消贴湿贴肚脐24一48小时一次。31:小孩流口水:吴茱萸3克,胆南星1克,砂仁,白芷各3克。贴涌泉穴醋调。

32: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黄芪,党参各6克,当归,川芎,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

小儿腹泻:1:云南白药,氯丙嗪1片,I支,白芷2克,胡椒2克。湿帖神阙。33:5岁小孩脸上出现白斑:给过驱虫药,健脾生血颗粒,21金维他效果均不佳,也不是癣。复合B针+B12针+维丁胶性钙+西米替丁6片+B66片,大黄芒硝2克,丁香肉桂2克。湿帖神阙。34:分泌性中耳炎:消炎痛6片,强的松6片,B16片,Vc6片,左氧氟沙星6片,冰片芒硝3克。贴耳根部。35:痔疮(外痔):大黄芒硝青黛各3克加痔速宁,贴前利多侵润,碘伏消,毒用量根据患者年龄,消毒里面有学问(压迫痔核,一是回位,二是压出来)。36:小儿咳嗽:热咳:干咳、少咳无痰、咳嗽连连、痰稠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干草、石膏蜂蜜调和贴定喘穴、膻中穴寒咳:麻黄汤:麻黄、杏仁、干草、桂枝各等分湿贴膻中穴、定喘穴咳嗽西药处方:咳特灵1~5片+-25~10mg(小儿至少一片,成人最多5片)湿贴膻中穴若过敏性咳嗽,酮替芬3~5片联合用药禁用息斯敏,因为此药主要治疗反复性过敏。37:小儿哮喘:氨茶碱注射液1~2支于溶媒混合一起湿贴膻中穴配合雾化治疗,当天见效。哮喘严重的加-25~12mg对于病程较长的哮喘用麻黄1份:即:麻黄1g白芥子4g甘遂2g细辛1g芒硝3g前胡3g桑白皮6g研末用冰片少许于蜂蜜调和成饼状3~5g贴于膻中穴38:咳嗽风寒喘息型:半夏10g白果仁10g杏仁6g细辛6g麻黄6g冰片少许。粉末取15g贴脐部或定喘穴。肺燥型:麦冬,玉竹,北沙参,杏仁,贝母各10g栀子9g蜂蜜调贴脐部39:请问肾结石怎么贴敷治疗?:这有难度,郭老师处方:应该用肾石通胶囊12粒+大黄芒硝车前子细辛各3克+碳酸氢钠8片。湿帖肾腧穴或阿是穴。40:腰椎间盘突出:抗骨增生片8片,骨刺片8片、VB18片、活血止痛片8片、三七片8片、大黄芒硝各3克、消炎痛6片、强的松6片。湿帖突出部位。41:小儿流涎:试用栀子炒焦研末2克敷脐,本方适用心脾积热,口角流涎,小便短赤。第二个方是我们的基础方里面的胆南星,吴茱萸,适用小儿流涎,大便溏,小便清长者。以上两方先对症用一下,也可以湿帖涌泉穴。42:健脾胃的处方:山楂、神曲、麦芽各3克,鸡内金8片,丁香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43:腰突良方: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毫升。微波加热后敷患处。

44:淋巴结囊肿:药物组方:大黄,芒硝,川芎各2克,消炎痛,硝苯地平湿帖病变部位。45: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黄连素,硝苯地平,-2,潘生丁b1,谷维素贴神阙穴。46:宫腔积液:关元穴与神阙穴+水道穴交替湿帖,热敷。用药:当归片8片,川芎,大黄,芒硝,甘草各3克,小茴香5克,消炎痛6片,西咪替丁6片,香附茯苓三七2克。一天一次7贴一疗程。B超随访效果显著。

男科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1.小茴香、炮干姜各5g,共研细末,加食盐少许,用蜂蜜或蛋清或人乳调为稀糊状,用透皮贴外敷于肚脐孔处,连续贴敷7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阳补肾,适用于阳萎。2.露蜂房、杭白芷各10g。将二药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孔处,外用透皮贴敷,隔日换药1次,连续3~5次。可收敛止泄,适用于早泄。3.五倍子、龙骨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以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外以透皮贴敷,2日换药1次,连续半月。可补肾固涩止遗,适用于遗精。4.麻黄适量,研为细未,米醋调为稀糊状用透皮外敷脐孔处,每日1次,连续7~10天。可散寒通络,适用于不射精症。5.黄柏、知母、茯苓、枣仁各20g,五倍子30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g,加蜂蜜适量调为稀糊状用透皮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4个疗程。可清热利湿,适用于前列腺炎。6.独头蒜1个,山栀子3个,食盐少许,共捣烂为泥糊状,用透皮贴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1换,连续5~7次。可活血通络,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7.母丁香40g,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g,置于肚脐中,外用透皮贴敷,2日换药1次,20天为1疗程,间隔5~7天再行下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暖肝温肾,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8.甘遂、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g,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透皮贴敷,每晚贴敷,次晨取下,连续7~10次。可收敛固涩,适用于男子滑精

一、儿科

1、口腔溃疡热症用药:大黄、黄连、胆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寒症用药: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寒热交杂用药:黄连6份、肉桂1份、吴茱萸3份;贴敷:双侧涌泉穴或天突穴2、手足口病用药:大黄、黄连、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贴敷:双涌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3、风热感冒型发热用药:柴胡15g、黄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黄15、紫雪散、用安乃近针调和贴敷:大椎4、风寒感冒型发热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荆芥、防风、羌活各等份;贴敷:大椎5、暑湿感冒用药: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叶、厚朴、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兰、用藿香正气液调和。贴敷:神阙穴6、小儿毛支用药:黄芩7g、川贝7g、地龙7g、白术7g、怀山药15g、云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虫5g、僵蚕5g、甘草5g、蝉蜕5g;7、肠系膜淋巴结炎用药:元胡、肉桂、败酱草各1g,加盐炒白胡椒0.5g;

8、疱疹性咽峡炎用药:大黄、黄连、吴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开灵针调和;贴敷:双涌泉穴9、流行性腮腺炎

组方:大黄1g、芒硝1g、消炎痛4片,缓释液调和。贴敷:患处(冷敷20-25分钟效果更佳)

10、小儿腹泻寒泻用药:丁香、肉桂、附子、车前子、硫磺、吴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姜汁2-3滴调和;热泻用药:葛根、黄连、黄芩、黄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气水调和;秋季腹泻用药:生苍术20g、炒白术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肉桂5g、吴茱萸5g,取3g姜汁、米醋;贴敷:肚脐二、疼痛

11、1、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用药: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曼陀罗、当归、川芎、独活、火龙衣、麻黄、细辛、六六通(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贴敷:从大椎贴到中膂,五连贴,5分钟止痛,一次见效。

2、关节炎/骨质增生用药:马钱子、曼陀罗、三七参、龙血竭、当归、川芎、川乌、草乌、细辛、灯盏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质增生丸;用陈醋调和。贴敷:疼处一次五分钟止痛,最多7天痊愈;若想3分钟止痛,用利多卡因调和,另加双氯芬酸钠片。3、痛风组方:全虫、土元、蜈蚣、地龙、黄木、制川乌、制草乌、曼陀罗、龙血竭、当归、秋水仙碱片,用小苏打调和。贴敷:足底涌泉穴4、肩周炎组方:生川乌、生草乌、灯盏花、马钱子、生麻黄、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肠溶胶囊、赛庚啶片。贴敷:阿是穴;一次见效,三天痊愈。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方:当归、川芎、生地、菊花、防风、白芷、薄荷、丹参、红花、石决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缓释液调和。贴敷:直接从颈椎贴到腰椎,五连贴五分钟止痛,一次见效。6、痛风性关节炎组方:大黄、芒硝、冰片、氢噻嗪片、秋水仙碱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苏打水调和。贴敷:足底涌泉穴;治疗一例,两贴就痛止肿消。三、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口服贴敷皆可)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丹参、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鸡血藤、一见喜(穿心莲)、血见愁(夏枯草)。用量:0.5-1g贴敷: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三阴交、中膂,贴敷一次见效2、妇科炎症(痛经)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柿叶、两面针、夏枯草、大血藤、半边莲、三棱、莪术、速效救心丸。用量:中药0.5g-1g,西药1-2片贴敷:关元穴、肾俞穴、中膂穴,三剂同用,即时止痛。3、急性乳腺炎组方:大黄、冰片、制乳香、制没药、穿山甲、呋喃西林、血见愁、日行千里、乌毛蕨;一次见效,最多三天全部好转。4、子宫积液组方:茯苓皮、金钱草、泽泻、木通、石韦、呋喃西林、一见喜(穿心莲)。贴敷:关元、三阴交、冲门、肾俞穴、膀胱俞;一次见效。四、其他病症

、带状疱疹组方:益康唑、更昔洛韦、炎琥宁、呋喃西林、VC、紫草、黄柏、苦参、火龙衣、日行千里(穿心莲)、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汤(紫草;升麻;甘草;蝉蜕;地骨皮;黄芩(酒炒);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调和。贴敷:神阙穴、肾俞穴,一次见效,五天痊愈,不复发2、牙痛组方:炎康灵、牙周宁、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罗(洋金花)、川椒、细辛。用量:中药0.5g-1g,西药1-2片贴敷:大椎,(一止疼痛,当时见效)3、前列腺增生组方:呋喃西林、-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盐酸酚苄明片),用八正散调和。(八正散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贴敷:膀胱经5贴(大椎到中膂),水泉2贴,一天见效,3天痊愈。

4、肾结石组方:金钱草、鸡内金、柴胡、元胡、郁金、泽泻、海金沙、丹参、川军、芒硝、茵、陈、黄连、猪苓、白芍;内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贴敷:大椎到中膂六连贴,委中、涌泉,一次见效!用此方后多喝白开水效果更佳。5、湿疹组方: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扁蓄、茵陈、苍术、花椒、紫草、青黛、冰片。贴敷:贴敷局部,一次见效。

6、痔疮组方:黄芪、白芷、白芍、当归、川芎、冰片、升麻、长虫草、火龙衣,各等份研磨调敷。贴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剂透皮同贴7、支气管哮喘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陈皮、米壳、川贝母、灸麻黄、杏仁、白前;用定喘针调和。贴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阙、大肠腧,一次见效

田老有特效的贴敷方法:

1大蒜(紫皮蒜最好,独头蒜也可,越辣越好。)

去皮,捣烂,取3g贴3_5小时。

A:贴双侧涌泉穴治疗咳血,衄血。血量越大效果越好,咳血丝的疗效不佳。吐血疗效不如咳血衄血。

B:贴双侧合谷穴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少商或耳尖放血也可。

六神丸贴耳扁桃体穴效果也好。

C: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炎,声音嘶哑,喉头水肿。

贴1—3小时。

D:贴局限性牛皮癣,先贴蒜泥再艾灸,灸到微痛为止,每日灸1—2次。

2薄荷叶(捣泥)治疗感冒

贴合谷,迎香,太阳,风池。

3生姜泥治疗冻疮

早期效果好

中期(皮肤黑但未破溃)用山楂肉捣烂

晚期不用

每日一次。

4荆芥穗治疗荨麻疹

荆芥穗30g洒上白酒炒热熨身体起疹部位,10分钟见效。

有止痒,止痛,消肿作用。

5冬病夏治消喘膏

全国各地均用。(只要天热,易汗出,阳气易外泄均可贴,不一定只等三伏再贴。)

上午:10点——下午4点效果好。

雨天,阴天不贴。

制白芥子21g细辛12g甘遂12g元胡21g

生姜汁不宜太浓。

主治:哮喘,气管炎,易感,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6甘遂末贴大椎治疟疾

现在疟疾已经少见,凡见往来寒热的疾病可用此法。

发作前1—1.5小时贴药。

更年期综合征:贴大椎。

尿潴留:贴中极。

哮喘:肺俞心俞膈俞

7面瘫膏(外周性)

蓖麻仁30g马钱子5g朱砂1g

捣烂为膏,每穴用火柴头大小药膏,手指盖大小胶布贴在常用穴位(风池地仓颊车。)

面瘫后遗症期贴药加灸。

急性期还是针灸效果好。

田老主张面瘫患者用灸越早越好,第一次就可以灸,效果更好,少留后遗症。

8小儿遗尿

A:五倍子何首乌各50g醋调糊贴神阙。

B:干姜10g制附片6g补骨脂10g醋调治疗虚寒证。

9癫痫

芫花g雄黄12g胆南星20g白胡椒10g

酒或醋调贴大椎,神阙。

A:新生儿脐炎

B:小儿腹泻,1—3g,95%酒精调糊贴脐。

C:治疗顽固性湿疹,先消毒再敷药。

D:治疗褥疮。

E:治疗口腔溃疡。

F:治疗血栓外痔。

G:治疗腮腺炎,用菜子油调。

H:治疗肋软骨炎,用酒调。

脐疗的临床应用

五倍子:小儿腹泻。

细辛:治疗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

小儿有无热证看肛门最准确。色红—有热。

1利水除痹方   取穴:水分、阴交、肓俞。   主治:痹症日久、腹胀、腹水、浮肿等正气虚或水湿盛之证。   加减:病久体弱加足三里;肝失疏泄加阳陵泉;肾阳虚衰加命门、肾俞;水饮凌心加心俞。   手法:水分用泻法,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肓俞用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31岁,年6月9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胫骨发凉半年。病史:自去年入冬后出现双下肢胫骨前自觉冒凉气,下肢无疼痛、肿胀,曾经针灸治疗无效。肢体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血常规、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饮食正常,眠差,月经延期3~4日,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滑。西医诊断:双下肢发凉待查。中医诊断:痹症,属风寒湿邪入侵经络,湿邪阻滞,气血不运。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针刺水分、阴交、肓俞、足三里、鹤顶、解溪,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4次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利水除痹方最初为田老治疗痹症日久的经验用方,后逐渐用于腹水、浮肿等水湿较盛兼有正虚之证,亦取得很好疗效。因穴位距离脐部较近,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严格消毒。2疏散外风方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外束之证。   加减:风寒加大椎拔罐,风门、肺俞隔姜灸;风热加大椎放血拔罐或少商、商阳放血;肺   气郁闭加尺泽、列缺。   手法:大椎向下斜刺,用平补平泻法;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用泻法;风门向下斜刺或直刺,用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43岁,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咳嗽3天。病史:3天前因着凉出现咳嗽频作,胸痛,痰白呈泡沫样,易咯出,咽痒,喉中痰鸣,头痛,恶心,纳差。两肺听诊有痰鸣音,血常规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属风寒束肺。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针刺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尺泽,大椎、风门、肺俞加拔罐,每日1次,治疗3次痊愈。   体会:本方无论外感风寒风热,均可运用,临床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配用不同穴位。3穴深   处均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且田老认为外感病邪在表宜浅刺,故本方针刺勿过深。

3调和冲任、补肾益精方   取穴:关元、三阴交。   主治:遗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肾精不足或冲任失调之证。   加减:脾虚气弱加足三里、中脘;肾虚加肾俞、肓俞、命门、志室、太溪;冲任不调加气海、中极。   手法:补益阴精用补法,调和冲任用平补平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8岁,年1月23日初诊。主诉:自出生后一直遗尿。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现白天尿急,夜间遗尿,每夜1~4次,尿常规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便干,1~3日一行,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小儿遗尿,属肾气不充。治宜培元益肾,针刺关元、三阴交、水道,夹脊胸腰段梅花针轻度叩刺,命门拔罐,治疗1次即未遗尿,后继续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0次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本方为治疗月经不调常用对穴,田老取其补益肾精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肾精不足或   亏虚之证,临床运用常配足三里、中脘健运脾胃,有阳中引阴之意。4调和气血方   取穴: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气血不和、营卫失调之证。   加减:气滞血瘀加局部火针浅刺,或大椎、膈俞放血拔罐;肝气不舒加阳陵泉、期门;中焦   气滞加中脘、胃俞;风邪外袭加疏散外风方;病久虚实夹杂加背俞四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先泻后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男,54岁,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瘙痒1年。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起片状红斑,抓后更重,曾用西替利嗪治疗,仅能维持1小时不痒。现皮肤瘙痒,夜间尤甚,全身片状红斑,此起彼伏,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紧。诊断:瘾疹,属风寒外束,治宜祛风散寒、理气活血。大椎、膈俞刺血拔罐,针刺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风门,针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继续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6次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体会:对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田老常以调畅气血、调和营卫之法治疗,取穴多取阳明经穴与血海、三阴交等调阴血之穴合用。田老认为阳明经多气多血,凡阳明经穴均有调气血作用,临床均可选用。5补益气血方   取穴: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各种疾病见气血不足证者。   加减:脾虚或脏腑功能不调加章门;肾虚加肓俞、太溪、肾俞、命门;肝郁血虚加膈俞、阳陵泉;中焦气机不畅加天枢、曲池。   手法:补法,多加用温和灸或艾盒灸。   体会:田老重视中焦脾胃的作用及任、督二脉穴位的应用,气海、中脘同属任脉,三阴交、足三里分属脾、胃表里两经,4穴健脾益气而兼调气机升降,养血而兼活血。临床见正虚邪实者,应配伍运用祛邪穴位。6调理脏腑方   取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   主治:哮喘、荨麻疹、失眠、眩晕等气血不和、脏腑不调之证。   加减:背俞穴应用不仅此4穴,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脏腑之俞加减。   手法:肝俞、膈俞用平补平泻法,脾俞、肾俞用补法。   体会:本方的配伍体现了田老重视调理脏腑的思想,对于久病者,虽为一脏之病,多累及他脏;或虽未及他脏,但仅治一脏亦很难奏效,田老往往采用“调五脏以治一脏”的方法,多脏同治。临床运用时,不限于此4个背俞穴,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不同背俞穴。7调气血和营卫方   取穴:大椎、风池、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主治:咳嗽、哮喘、荨麻疹等病久本虚标实、气血失调、营卫失和之证。   加减:风邪外袭加曲池、风门;血瘀加三阴交、心俞;本虚明显加夹脊(胸腰段)梅花针中度叩刺。   手法:大椎、肺俞用平补平泻法,风池、膈俞用泻法,脾俞、肾俞用补法。   体会:田老善用大椎与背俞穴,本虚标实的肺卫表证及营卫失和证,以大椎振奋阳气,与背 俞穴合用宣肺祛风,活血行气,兼顾培本。邪实较甚者,大椎可加刺血拔罐。 8安神和中方   取穴:百会、印堂、神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等心神不宁,或兼脾胃不和之证。   加减:阴阳失衡加巨阙;阳气不振加大椎;头目不清加风池。   手法:百会直刺7mm,刮针向下的补法,或用温和灸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或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   体会:对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田老注重从平衡阴阳入手,取穴要求阴经穴与阳经穴同取,上部穴与下部穴相配,以调和阴阳。9醒脑健脑方   取穴:风府、风池、百会、大椎。   主治:中风、高血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脑髓失养,或神昏、痴呆之证。   加减:热盛神昏加十二井、水沟;肝经气逆加合谷、太冲;病久加膈俞、肾俞;肾精不足加   肓俞、肾俞;脾胃虚弱加中脘、足三里。   手法:实证大椎用放血拔罐法,放血量5mL以上,余穴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体会:田老重视头部腧穴的运用,认为头部腧穴密集,但目前应用较少,疗效不肯定,可能与针具偏细、刺激量较小有关,为加大刺激量可采用双针刺或多针丛刺等方法。

10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方取穴:肩髃、曲池。   主治:中风、痹症、痿证、荨麻疹等经络失畅、气血失和或各种疾病证候中兼有肝郁气滞者。   加减:营卫不和加大椎;肝郁明显加阳陵泉、期门。   手法:平补平泻法。   体会:本方为田老的老师高凤桐老中医所授。本方作用一是疏肝理气,二是调和气血和营卫,三是通经活络,用于疏通局部经气,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临床根据不同治疗目的选配不同腧穴。 11滋阴益阳方   取穴:肓俞、气海、中脘。   主治:各种疾病见阴阳虚证者。   加减:阳虚加大椎、百会;阴虚加太溪、三阴交。   手法:补法,可加用灸法。   体会:田老补虚多从脾胃入手,选穴除脾、胃本经穴外,重视任、督脉穴位的运用,肓俞为肾经与冲脉交会穴,为田老常用腧穴。本方既可用于虚证,又可用于虚实错杂之证,为一补益基本方。

12和胃降逆方   取穴:梁门、中脘、足三里、内关。   主治:胃脘痛、呕吐等胃失和降之证。   加减:脾胃不和加章门。   手法: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梁门、内关用泻法。   体会:本组与下面调和肝胃方、宽胸理气方、和降肺胃方、通腑降浊方几组均含调畅气机升降之意,而各有侧重。田老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调气机必从脾胃入手,故几组均取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中脘、胃经合穴足三里调畅中焦气机。 13调和肝胃方   取穴:期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胃脘痛、胁痛、吞酸、泄泻等肝旺脾虚、气机失调之证。   加减:脾虚较重加章门、脾俞;肝郁较重加阳陵泉、太冲。   手法:平补平泻法。14宽胸理气方   取穴: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哮喘、咳嗽、心痛、胸闷等肺气不降,或胸中气滞之证。   加减:痰湿蕴肺加肺俞、丰隆;心气不足加心俞、巨阙。   手法: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膻中用泻法。15和降肺胃方   取穴:天突、中脘、足三里。   主治:咳嗽、呃逆等肺胃气逆之证。   加减:虚寒证中脘加用灸法;实热证加大椎放血拔罐;寒凝证加胃俞或肺俞用灸法、中脘加用灸法。   手法: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天突穴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手法,咽痒咳嗽直刺12mm深,针尖抵气管内膜处,患者欲咳未咳时出针,用捻转颤法泻之;咳喘痰多先刺入皮下,再斜刺至气管向下入针37~50mm,吸气缓慢入针,捻转向下补法30秒后,呼气出针;神经性呕吐、呃逆先刺入皮下,再斜刺沿食道向下入针50~75mm,向下捻转30~60秒,呼气出针;梅核气先刺入皮下再斜刺向下,针尖沿胸骨内缘入针37~50mm,捻转向上刮针法,30秒后出针。 16通腑降浊方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便秘、泄泻、腹胀等肠胃气机不畅之证。   加减:热证加大肠俞、合谷、曲池;寒证加中脘、关元;脾虚加脾俞、中脘;肾虚加关元、命门。   手法:平补平泻法。 17调理中焦方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   主治:久病脾胃虚弱,气虚不运,或中焦气滞,腹胀、便秘等证。   加减:水湿不运加水道、阴陵泉或脐周4穴(肓俞、水分、阴交);水谷不运加足三里、下巨虚;瘀血阻滞加大椎放血拔罐;痰浊内生加丰隆。   手法:气虚者用补法,或用灸法;气滞者用泻法。   体会:病在脾胃,田老常用此方加减,重在行中焦气机,益气健脾,助运化。病在他脏,兼有中焦不运或气滞者,也可合用本方。18暖宫活血方取穴:关元、外陵、归来。   主治:经、带、胎、产疾病寒凝血滞、冲任失调之证。   加减:病久本虚加中脘、足三里;精亏加命门、志室、太溪。   手法: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可加用灸法。   体会:本方为田老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方,临床根据具体疾病配用不同穴位,如不孕多加三阴交、血海,带下多加带脉、维道、丰隆,月经不调多加气海、中极、肝俞、肾俞、脾俞等穴。19独取阳明方取穴:百会、肩?NFDA1?、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主治:中风、痿证、痹症等经络空虚或阻滞,或气虚血瘀之证。   加减:瘀血阻滞加大椎放血拔罐;中风脑髓失养加大椎芒针通调督脉;言语不利、失语加舌下穴速刺;经络阻滞加风池搜风通络。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 体会:“治痿独取阳明”,本方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是一个治疗痿证、中风后功能障碍等的基本方,但往往仅取阳明经穴收效较慢,故应适当加用大椎刺血拔罐等法祛瘀生新。为防止中风后遗症患者产生肢体痉挛,田老一般不加用电针治疗。 20小结 田从豁教授临床非常注重辨证,认为辨证是中医用药、选穴及确定手法的依据,临证时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证为主,运用八纲、脏腑、经络等具体辨证方法,诊断疾病与证候,确定治则与治法。治疗中注重“以平为期”,田老临床多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邪正关系论治,而治疗均注意“以平为期”,祛邪不忘扶正,善于调理脏腑,调和气血。非常重视中焦脾胃的作用,很多疾病的治疗从脾胃入手,疑难杂症、久治不愈者则多从痰论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倍他米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gn/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