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互补体质饮茶巧用饮食,调理气虚
气虚的人,最适宜食补,要多吃一些性平温补,健脾益气的食物。最好多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少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对破气耗气的辛辣食物,也应少吃。 补气的食物很多。 例如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小米、黄豆、鹌鹑蛋等,都是适合气虚体质者食用的。 牛肉、狗肉、鸡肉等,都能补中益气。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狗肉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的人最有补益。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 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的人都可以吃。 民间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就是补气的食疗方子。 鱼类里面,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的人适宜经常吃。鳜鱼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 水果当中,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 《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蔬菜中,南瓜、胡萝卜、山药都是补气的好食物,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最为有益。 山药可以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因此凡是肺气虚或肾气虚或脾气虚的方药中,都常用到它。 家常用山药和粳米熬成粥吃,这个粥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很适合气虚的人。 配色推荐 如果气虚比较严重,气虚的人也可选择一些中药材来补养。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是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也是众人皆知的补气食物,它能大补元气。 《药性论》中说它补五脏气不足。《医学启源》认为,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元气。 气虚的人食用人参,都很有功效,对气虚兼有阳虚或脾虚或肺虚的人,是最合适的补益药材。 同样的道理,党参和太子参也有人参相同的作用,也适宜气虚体质的人服食。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就说党参和太子参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故气虚者宜食。 由于西洋参性偏凉,且有养肺阴和降虚火作用。 所以,对气虚而兼有肺阴不足的人更为适宜。 黄芪性微温,味甘,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 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 《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这样食用的效果最好。 也可用黄芪加工童子鸡,做成黄芪童子鸡,最有益气补虚的功效,适合气虚体质容易自汗的人食用。 这个食疗方子补气力量较强,气虚表现比较明显的人,可每隔半个月食用一次,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还有紫河车,性温,味甘咸,有显著有力的补气强壮作用。 明代医家吴球说它益气补精。 《本草再新》认为它能大补元气。凡气虚体质者,常少量服食,有卓著的补气效果。 对于气虚的人来说,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空心菜、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也不宜多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气虚的人做事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以免损伤正气。 平时要避免出汗受风,居住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气虚的人应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 应多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气虚体质的人如果选择运动调节,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 在做完全套八段锦运动后,可把“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 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 提肛法为: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后,再缓缓放松吐气,如此反复十到十五次。 气虚体质的人还可进行穴位保健,选气海、关元两穴。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没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 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 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一次。 相关阅读:(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原文)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得糖尿病?主要就这三个原因! 胡大一:控制高血压的好模式和好经验 胡大一:重视全民高血压预防——高血压的预防要从青少年开始,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胡大一: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 ICU挣扎21天后,他写了这篇文章刷屏网络...... 喜讯!终南山院士攻克肿瘤!!! 喝对茶变健康 我们希望通过喝“茶”一样的简单方式,把国人的体质都平衡起来!通过茶医根据您的体质开方配茶,每天一包,当水喝,您会发现不舒服的症状消失了,身体好起来了! 才阁医学茶社 我们只做体质饮茶的医学茶社 医学茶平衡体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ls/1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吃过紫河车,原来新鲜的胎盘是这种口感
- 下一篇文章: 肺结核那么犀利,中医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