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诠释指出:“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外修养的过程中,积累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武当山道教医药正是沿着这个轨迹产生、运行和发展,同武当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密不可分。

英国著名科学思想家李约瑟说:“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道教以修炼成仙,长生不死为最终目标,为此特别重视医药学及保命延生之术。日本学者吉田昭治指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师是道家,著名道家又是医师。”

武当道教在其兴起之后,一直非常重视养生健生之术和治病解厄之方,历代道士中多有潜心研究医学理论,并通过行医和施药治病救人者;经武当道士认真采集、鉴别药性的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也多有记载;千百年来武当山高道们在以医传道的过程中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作出了卓越的贡品,创造了有一定地域特征,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武当中医药学(道教医药),运用“一炉丹、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的四个一疗法把预防、治疗、康复视为一个整体,总结了不少治疗奇难杂症和健身益寿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修炼养生方法、独特的诊疗手段、用药特色、秘方配制等,诸如堪称武当道医镇山之宝的“八宝紫金锭”“玄门十三针”,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之效,以及“万应灵膏”、“黑虎丹”、“九龙消渴丸”、“太和散”、“皇经堂皇经茶”、“黄龙洞眼药”等,深得广大患者好评,也由朝灵山拜金顶的香客们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道教医药在武当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东径°49′-°35′、北纬32°14′-32°58′的鄂西北十堰市境内,方圆里。东邻古城襄樊,西通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属于秦岭大巴山脉东延南支,主峰天柱峰海拔米,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四周群峰全部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气候属性,气温随山势增高而递减,并兼有复杂的局部小气候。全山垂直气候层带分为低、中、高三层气候区,“冬冷而不寒,夏凉而不热”。山中林木苍翠,山峦青秀、谷地幽奇、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而且珍稀物种颇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仅药用植物有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自秦汉以来,代代有高人在此修炼,唐朝初期即被道教列为修真福地之一。道教圣地和天然药库,为“十道九医”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塑造了“武当山道教医药”盛名。千百年来,道教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在借医行道、以医弘道、济世救人方面,独树一帜。

史料记载公元年农历九月十八,武当山道教宫观正式开工明成祖朱棣从北京紫禁城调派的军民工匠以及江南各地近30万人马到达了武当山,这是大明王朝历时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国家工程,史称“北修故宫南修武当”,这是一项巨大而艰苦的工作,来自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们,一下子从华北平原站在了武当山的沟壑、悬崖边上,日复一日,风餐露宿,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如饮用武当太和宫皇经堂用中药熬制的药茶成为军民工匠早晚坚持的防病强身自我保健的“重要功课”,故而得名“皇经茶”距今已有年历史,当年这种用武当植物药草熬制的茶饮实为武当玄武派内传医药秘方,据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传承弟子玄真口述,最早是道院道士一直沿用于清热解毒、除烦泻火、生津止渴、利水消肿、安神定志等自我保健之用。同时也为诸如此类的武当“八宝紫金锭”、“万应灵膏”、“黑虎丹”、“九龙消渴丸”、“太和散”、“黄龙洞眼药”等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临证实践经验。

二、历代武当山道医简介

武当山地区流行的民间谚语“十道九医”之说比喻道士多通医术,善于为世人医病。据有关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可知,历代武当山道士多有精通医术,医德高尚者。现简介如下:

尹轨,魏晋时道士。腰间常佩戴竹简十数枚,中皆有药,言可避兵疫。《武当福地总真集》载:“尹轨,字公度,太原人,……常与人一丸令佩之,会世大乱,乡里多罹难,唯此家免厄。又大疫时,或得粒许大涂门,则一家不病”“……入太和山去领杜阳宫太和真人”“后到太和山中仙去也”。

葛洪(公元年-公元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道号葛仙翁,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葛洪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二百二十卷,主要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和《西京杂记》、《杏仁煎方》一卷,《玉函方》、《葛氏单方》、《神仙传》等。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年),死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年),终年八十一岁。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在医学方面,他也做出了重要的成就,是晋朝有名的道教医药学家。葛洪一生专攻炼丹术,并发现所炼之丹能治疗很多疾病,也发现某一种药和另一种药合在一起,通过烧炼可以变成另一种东西,这即是化学药的开始,也是世界最早的化学工艺。他在养生学、药物学和疾病防治学方面的成就,源自武当山道人的影响,同时又丰富了武当山道教医药的内涵。

刘忄畫,南北朝刘宋时人。《云笈七签*尸解部》云:“刘忄畫,不知何许人也。长大多须,垂手下膝。久居武当山,去襄阳五百里,旦发夕至。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用药多自采,识草石穷于药性”。雍州刺史刘道产忌其臂长,于襄阳录送宋文帝(公元年-公元年间在位)。每旦槛车载往将山采药,暮还廷尉。后以两短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焚之。一夜失忄畫,,关钥如故,阊阖门吏行夜得之,送还廷尉。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幸无钉棺也”。既杀,死数日,文帝疑其言,使开棺,不见尸,惟有竹杖。

陶弘景(公元年-公元年),字通明。继起于南北朝齐梁时期的道士陶弘景为“道医”又一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曾在武当山修道,号华阳真人。从小就很聪明,博学多才,好道术,在他的《玉蒉记》中说:“大和山形(武当山亦称太和山)南北长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他崇拜葛洪神仙导引之法,幼年得葛洪《神仙传》一书,一心一意昼夜钻研学习,遂立志养生术,精究医术,以后在道教医药学方面造诣很深,他长期从事采药制药及炼丹的实践,不断丰富自已的医学知识。他发现《神农本草经》几经战争破坏与多次转抄和错简,已十分残缺不全,他重新编写了《本草经集注》,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关于医药学的还有《本草经集注》七卷,《补阙肘後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为我国道教医药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后世本草学的影响颇大,在道教医药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隋唐时期著名医药家,道士,“七岁就学,日诵千言,二十岁即精诸子百家之说”。“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一生不慕荣利,遍游名山,酷好隐居悟道,历武当,以行医为事,精研医药,世称药王,至唐太宗召,始诣京师。明《大岳太和山誌》载:他曾在武当山五龙峰灵虚岩修炼并采药行医。到明永乐十年(公元年),敕建五龙宫西南灵虚殿宇,塑有孙思邈仙像。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书和《摄养枕中方》、《太清丹经要决》、《神仙修养法》等道书,其中《千金要方》一书30卷,计门,依人体脏腑进行分类,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收合方、论首,针灸方余种,集方广博,内容丰富,是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药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和贡献。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一说陈是普州崇龛人。《仙鉴》记此人,“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是五代后北宋初著名道教学者、诗人,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其中主要著作大都是隐居武当山时期撰成,如《指玄篇》、《无极图》、《观空篇》《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在武当山炼睡功十几年,他最早绘制了太极图。大多著作均是讲解内丹修炼的著作,它据天地方位,五行所属,阴阳交感,四时运转的道理,说明人身脏器(肾、肝、心)部位,修炼的时机,方法和功效,把武当道教内丹的功理、功法及修炼及所达到的“真仙”效果,讲的非常清楚,对武当道教医药学、内丹的修炼有其深远的影响。”现武当山南岩宫皇经堂仍留有其亲笔书写的“神寿”二字。

田蓑衣,宋代道士。《武当福地总真集》引《武当传》称不知其名,隐居武当山隐仙岩室外,冬夏只穿一蓑衣,故当地人就称他为田蓑衣。“人有疾叩之者,摘衣吹气与之,服之即愈”。

孙寂然,名元政,号寂然子。宋代道士,传上清五雷诸法。南宋高宗时兴复五龙宫,任道总,“以符水禳禬为民除疾,众归之”,“高宗诏赴阙庭,符水称旨”。

邓真官,名安道。宋代孙寂然弟子,“尽得其师上清五雷诸法之妙……远迩疾患,皆奔趋之”。

鲁洞云(公元年-公元年),名大宥,号洞云子。随州应山(今湖北应山县)人。其家世代为官宦。他幼年弃家往武当山学道,遍历南北。元代道士,信紫霄岩,《武当福地总真集》载:“年八十余,以道著远,点墨片纸皆可疗疾”。

叶云莱,名希真。元代五龙宫道士,前至元乙酉(公元年)诏赴阙廷,“止风息霆,祷雨却疾,悉皆称旨”。

刘洞诚,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据《江西通志》卷一O四载:“刘洞诚……元初学道于武当山,道成隐居吉安城西玉泉观。能驱役鬼神使之立现。至祷雨治病,其应如响”。

陈君佐,明代江都人(今江苏省江都市)。善方脉,洪武年(公元年-公元年)初为御医,永乐年(公元年-公元1年)间弃官著黄冠服,市药武当山中。以《易》卜人吉凶,多奇中。见《江南通志》(四库全书本)卷一七O。

周自然,金台人。明代任自垣篡《敕建大岳太和山誌》卷七云:“……自幼入全真教,及长幼于四方,一以道化俗,次以药济人。洪武初,来往武当行宫,居民见其道明药效,无不敬慕之。年将耄耋,貌若童颜,行止自若,心性怡然。一日以所藏道书、医术付于门弟子:‘吾当委顺而云’。翌日,更衣淋浴,遽然长逝。葬于桃源洞”。

曾抱一,四川泸县人。明嘉靖年(公元年-公元年)间人氏,武当山太和宫皇经堂道士,有医术。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曾抱一研制成功“八宝紫金锭”,该药含中草药和矿物药90种,以其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的独特疗效享誉四方,曾得到嘉靖皇帝诏见。几百年来盛名不衰,经过后代道医的不断探索,“八宝紫金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了治疗小儿麻痹证、癫痫病、老年咳痰、昏厥、无名肿毒,各种毒虫咬伤、高烧的灵丹妙药,近年来,武当道士又将其应用到食道癌、胃出血等病症中,据称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曾和宗,清顺治年(公元年-公元年)间武当山道人。曾奉诏进宫为皇姑诊脉,并用八宝紫金锭方为其治病,病愈后,皇帝欲赐封赏。曾言:贫道不求金殿玉阁,只求一蒲团之地。因此皇帝下诏:“武当山上起南天门,下止乌鸦岭,为其设药治病之地”。曾回武当后,继续为群众治病,并将药方写成折子,留传后世道人。

黄永元,武当山太和宫天云楼道士,清道光年(公元年-公元年)间人。性慈祥,甘淡泊。日以采药济世为事,治愈病患甚多。晚年隐居黄庭洞,足不出户,人多不获见,惟求药者可于洞口受之。后卒于光绪丙子年七月七日,有雇工见其负重物行驶若飞,顷刻羽化于宫中,享年九十一岁。《续修大岳太和山誌》卷四《仙真》有传。

黄清一,均州城(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清咸丰年(公元年-公元年)初皈依武当山天合楼。识药性,苦修炼,昼则入山采药,和丸济世;夜则入定洞中,消遗世虑,此外遂别无他事;晚年移居天仙岩,忽隐忽现。至光绪庚子年(公元年)中秋节,无疾而化。余见《续修大岳太和山誌》卷四《仙真》。

杨来旺,陕西白河县人。清同治年(公元-公元年)初举孝廉,后皈玄门,为武当山紫霄宫道衲,立志修复武当诸宫。《续修大岳太和山誌》卷一云:“杨来旺知医,篡有《妙囊心法》”。据道人口碑传云,杨来旺懂医术,曾为陕西汉中抚台治病有验,募缘修复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等处殿宇,于公元年去世。《续修大岳太和山誌》卷四《仙真》有传。

蒲高衡,不知何许人。清末民国初为周府庵道士,有医术。

郑信学,均县人。清末民国初任武当山周府庵道总,知医。

饶崇信,不知何许人。清末民国初为周府庵道士,知医术。

王太玉,不知何许人。清末民国初紫阳庵道士,“知外科”。

高明达,不知何许人。清末民国初为武当山自在庵道士,懂外科医术。

胡合贞,湖北老河口人。清末出家武当山,礼道总徐本善为师。后隐居于玉女峰仙姑洞。为人慈祥,兼通医术,常自采药为人治病,颇多灵验,后无疾而终,葬芝河灵宝山。“人们不知其名,皆呼之胡善女,修道后皆称‘胡子爷’,偶于小抄本科知,其礼徐本善为师,老河口人,家为富豪之族,曾捐资老河口善书堂刻印《太上感应篇》、《玄天上帝报恩经》行世,光绪二十三年(公元年)见遇真宫破败,以针灸药物为人治病而倡修,后为其主持,曾两次睡庙,又复设学堂,学生80余人,传著有医书《坤和全真》,后皆培养有用之才,胡合贞为武当山有文字记载的唯一的坤道道医,在清末民国年间,振兴武当有功,为人们所歌颂”。

刘理山,山东人。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少将旅长。公元年蒋冯之战后弃官入道,任武当山朝阳洞三清殿主持,勤俭募化。修复殿字石房;通医术,经常下乡为人治病,不收分文,颇得当地民众好评。

王理学,河南人。号白衣道人。幼读儒书,好老庄,擅周易,精通医术,弃家学道于武当山朝阳洞三清殿,与刘理山同师。曾撰有《武当风景记》三卷。

朱宇亮(公元-公元年),湖北随州人。幼家贫,随母逃荒到武当山,13岁时到太和宫皇经堂学道,为人诚实聪明,并爱好武当道教医药,蒙师傅授以“八宝紫金锭”之方,为其正宗传人。其所制“八宝紫金锭”药效显著,名闻遐迩。公元年善终于复真观。

罗教培(公元-公元),河南邓县人。幼读儒书,精通医术,有慕道之心,入武当山紫霄宫拜龙门派道士冷合斌为师。民国二十年,即公元年春,贺龙军长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洪湖转战鄂西北,5月进驻武当山,贺龙司令部设在紫霄宫父母殿的西耳房,医院设在紫霄宫的西宫道院,当时伤员甚多药品给养短缺,紫霄宫道总徐本善指派道医罗教培与道友水合一等4人协助医护人员上山武当道地中草药治疗护理伤病员和提供物资安排膳食,治疗伤病员多人。同年6月14日红军主力翻越武当山进入房县,伤病员继续留在武当山,当地群众和罗道医及进步道人协助红军医务人员上山采挖中草药,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使伤病员逐步痊愈,先后分三批被护送到房县归队,设在紫霄宫一个医院也随之转入房县。公元年,贺龙将军怀念武当道士,致电湖北省委统战部,询问武当道人情况。同年罗教培被选为省政协委员和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他生活朴素,为人治病常不收费,颇得民众称颂。

赵元亮(公元-公元),甘肃省河西人。年轻时在北京读书,后投身行伍,曾在吉鸿昌、张自忠等部任职,公元年在与日军作战中受伤。次年入武当山出家,拜洪永寿为师,皈依龙门派。因爱好针灸、推拿等医术,勤于研习,尽得其师真传。数十年为周围民众疗病,不取分文,颇得民众好评。

朱诚德,河南南阳城关镇人。生于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公元年在南阳玄妙观出家,为武当山龙门派三天门悟性丹功,尽受其师金宇成真传,擅长武当龙门派三天丹功修炼,点穴按摩,针灸、药物为人疗病医伤。

三、武当山中药材简介

武当山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兼有中温、南温、北亚热多种气候特征,是中草药生长得天独厚的极佳环境,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山中所生药用植物品种繁多、各类型兼有。《丹江口市医药志》载年渐始至年完成的《丹江口市中药名录》载:“有植物药种,动、矿物及其他类药材97种”,较名贵的有天麻、灵芝、杜仲、厚朴、蚤休、鬼臼、首乌、柴胡、黄连、黄精、银杏等。更有少数品种为武当山独有,如《本草纲目》载:“九仙子出均州太和山”、“千年艾出武当太和山中”、“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葛花菜,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榔梅出均州太和山”。还有不少药材品质极佳极优。绞股蓝皂甙含量为人参的三倍,被誉为“南方人参”;盾叶薯蓣单株皂甙元含量高达16.15%,居全国之首、世界之冠。整个武当山,浑然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药园,历史上曾引起过不少医药学家的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ls/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