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一位63岁的普查队员手记,令人感动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一天 年7月1日晴时而多云 全国第四次中草药资源普查在我县区域内的工作已进行两月余,已采集到植物标本余种,完成卫星定位样方14处,工作进行较为顺利。 (新晃县共有45个样地需要进行普查) 今天的目的地是中寨镇岑兰村,救护车将我们送到地处最高的一个村民小组,村级公路到此止步,这条公路弯多路窄坡陡,救护车司机技术娴熟,有惊无险的把我们送达目的地,下车后发现我们忘了带拉样方用的绳索,今天只能专门采集植物标本了。 (今天我们去的是36号样地) 我们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搜寻着路旁、草丛中、山林深处的新的植物标本,同时也发现有趣的生物现象。今到采集的第一个标本是刚结出纽扣般大小果实的柿子树,而后又采集到长有巨大果实聚合体的天南星;具有浓烈的芹菜香味的紫花前胡;果实密集成簇,紧贴枝节的单面针等。瓜萎藤攀上高高的杉树枝头,结出一连串皮色嫩绿,夹有黄色花纹的果实,像一排排小气球,随风飘荡,美极了。我们在中寨镇降溪村的路边,看到一些形似食用广荷,但形体庞大,其高过两米,叶片宽大,一张叶片可将救护车前的挡风玻璃遮盖得严严实实,实属少见,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是“野玉荷”并告诫我们“有毒,不能吃”。还有那道路旁、山沟边、树林中随处可见的猕猴桃,一个个毛绒绒、黄灿灿,不仅夺人眼球,而且诱人馋涎。草丛中、树叶间蠕动爬行的毛毛虫,虽然现在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它只要经过短暂的成蛹期,就会幻化出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在荒野丛中。毛毛虫与花蝴蝶,多么震撼人心的视觉反差,多么神奇的变化呀! 中午十二点多钟,我们来到一个山坳,这里海拔在米左右,远处巍峨的群山连绵起伏,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路旁一棵大树,浓密的树叶投下大片阴凉,还有阵阵凉风吹来,是个休息的好地方。当地村民在大树下用石块砌成一座土地屋,从残存的香烛来看,这里不乏虔诚的香客。我们在这里席地而坐,将带来的中餐即煎饼、煎饺、馒头、八宝粥、辣椒酱之类,摆放在土地屋前的平地上,队员们口中念着“土地老爷保佑我们平安”之类的话语。虽然难以信其灵验,但充分表达了队员们身处山林、渴望平安的心情。 午饭后,没有休息,朝一条山路向山下走去,这条路因年久无人行走,路旁杂草丛生,其高过人,荆棘藤蔓、灌木条相互交织,阻隔着前行的道路。队员蒲坤华一马当先,披荆斩棘,其他成员紧随其后,艰难前行。下午两点钟,我们来到半山腰,当地村民在这里砍到了十多株大杉树,这些树有的横躺在路上,有的高架在别的树杈上,横七竖八,把道路完全堵死了。中午的阳光照射在剥了树皮、洁白而光滑的树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焰。烈日下的队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要下到山脚下,眼前的障碍必须穿越,别无选择。于是,队员们各显其能,或从倒下的大树与地面形成的空隙中扒开灌木条,匍匐而过;或足踏树枝,从光滑的大树上面攀爬而过。经过一阵顽强的拼搏,障碍跨越了。但是前面的情况更加令人诅丧,山间小路已经消失,眼前是一道悬崖,悬崖边、山谷深处,参天的大树随风摇曳,发出“莎莎”的声音,这时蒲坤华说了一声“我去探路”只见他手攀树枝、脚踏悬崖,不断更换着手与脚的着力点,顺势而下,转眼间他已到达山谷的深处,那里也没有可以勉强行走的路,只有悬崖、陡坡、密集的树木荆棘和藤条。为了探路,蒲坤华转身而上,在山沟里手脚并用,借助树枝和藤条,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功夫,他已爬到了高处,一屁股坐在地上,呻吟到:“累死我了。”为了找到下山的路,蒲坤华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一上一下,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现实版。 在蒲坤华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树木相对稀疏的地方,但丝毫没有路的痕迹。队员们不记得是谁又说出了在我们队伍中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也实践过多少次的那句名言:“世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领队蒲曾清走在前头,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强行砍开一条通道,队员们跟随着下到山脚下的溪水边,溪的两边仍然没有路。我们一行人已经迷失出山的道路了。只好沿着溪水的流向向下游走去,期待能在山溪流去的地方找到出山的路。 我们在溪水里前行,冰凉的溪水时而漫过足踝,时而深到膝盖。时而缓缓流淌,铺开层层细浪;时而冲击石头,卷起白色的浪花;时而跳下悬崖,形成一条条高低不同的瀑布,冲刷出一个个深难见底的水潭。头上是粗壮的藤条与密集的树枝交织成的网状结构,支撑着浓密的树叶,遮天蔽日。 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一处悬崖。湍急的溪水直流而下,形成一道近3米高的瀑布,瀑布下是深幽的水潭,我们只好绕道溪水的左道而行,这里也是一道悬崖,高约两米有余,悬崖底部是一块光滑的大石头,蒲曾清、蒲坤华二人率先跳下悬崖,一左一右站在大石头的两边,各自用一只手紧握悬崖上的树干,另一只手保护着随后跳下的队员们。两米多高的悬崖,队员们不免望而生畏。站在下面的领队人蒲曾清不断招呼我们踩在他的肩上。由他托着往下跳,队员们都不忍心踩踏他的肩膀,一个个手攀树枝,在蒲曾清、蒲坤华的保护下,荡秋千般的荡下悬崖。 我们继续在溪流中前行,队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已经没有了平时的欢笑,前行的步伐也明显减慢了,出山的路仍然没有踪迹。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对外联系中断。如果天黑前没有找到出山的路,其后果难以想象。 我们一行人又走了近半小时,前面出现了开阔的溪面,溪流的左侧有两丘荒废的农田,田间长满了杂草和小灌木。再往前走,山谷逐渐开阔。溪边有一条小路,路上可见到零星的牛脚印。我们终于走出了山谷,队员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颜。 我们又步行了十多里路程,途径中寨镇的省溪村、降溪村,一路上不断采集到新的植物标本。在降溪村村委会门前,我们登上了回城的车。今天的活动虽然经历了艰难的行程。但采集到新的植物标本四十多种,成绩是显著的。 这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是在上级部门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国家给予全面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采用高科技手段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程序。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我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的全体队员感到荣幸。两个多月来,,我们顶烈日,冒酷暑,探深山,攀悬崖。在工作过程中,有被恶狗咬伤的,有被毒蜂、毒蚂蚁蛰伤的。对于荆棘刺伤、肢体磕碰伤,那便是家常便饭了。我们虽苦犹荣,无怨无悔。我们还将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继续努力工作,争取圆满完成任务。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下这位年过六甲让人敬佩而又充满笑容及正能量的老人吧:↓ 个人简历 杨万告,男,63岁,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曾担任副院长职务,年四月退休同期返聘,在专家门诊坐诊。 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先后在新晃县林冲中心卫生院、鱼市中心卫生院、医院工作,曾先后担任医院住院部主任、门诊部主任、医务科科长、副院长等职务,年晋升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有较扎实的中医基础,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对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血液系统疾病、中医妇科、泌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新晃县的知名中医专家、中医学科带头人。 ———同城投放——— ▼淘宝店:淘宝首页搜索店铺「光芒农庄」 ▼微店: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ls/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跟植物猎人林海伦走一回博物之旅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内科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