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村,两个人,一片情怀,激发扶贫扶志新动力。

两个村,两个人,一段经历,展现富民兴村奋斗史。

省领导与父子兵,一份关怀,书写脱贫攻坚新故事。

牛沟、石家台,在岷州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程中,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初秋的岷州大地,山川秀美,当归飘香,洮水河畔一派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人民群众忙碌的身影。远方传来悠长的岷州花儿:

“园子角里种韭菜,庄里有对‘父子兵’,给我们带的幸运来,村上面貌到处新。”

“地里种的猫尾草,村上来了大领导,他把我们真正好,详细说来也真巧,握住我手问家情(扶贫),后来才知是李元平。”

这是岷县禾驮镇牛沟村的贫困户后小花唱的两首花儿,花儿道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也唱出了李元平部长对岷县扶贫工作的关心与关爱。

在十多天随同精准扶贫验收组的工作中,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总会让我充满感动,心生敬意。在李元平部长赴包抓督战的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中,岷县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这对包氏“父子兵”就是其中一个。父亲包占堂由岷县卫健局选派到禾驮镇石家台村任驻村帮扶队队长,儿子包瑞刚在同镇的牛沟村任驻村干部,父子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在脱贫一线携手前行。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包瑞刚和父亲包占堂一样是土生土长的岷县禾驮人,包占堂连续三年担任石家台村第一书记,包瑞刚去年通过省考成为禾驮镇的一名驻村干部,与父亲并肩奋战在同镇的牛沟村。这对“父子兵”,为两个贫困村点亮了脱贫的希望之光。

牛沟村位于禾驮镇西南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近几年外出务工成为了牛沟人增收致富又一选择,年轻干部包瑞刚认认真真收集好每一张外出务工申请材料,为外出就业人员做好一份保障;及时按照镇党委安排组织建档立卡户参加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农户积极拆除危旧房、烂圈、烂厕所和烂大门,全面消除视觉贫困。尽管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但包瑞刚有着年轻人不怕吃苦、向前冲的劲头,一有时间就入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根据户情变化及时调整“一户一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牛沟村这片蓬勃发展的土地上系上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石家台村距离禾驮镇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户人,其中低保户62户人,特困供养人员11人,扶贫工作量大面宽。初到村上,包占堂就带着驻村队员们一边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文件,一边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从熟悉基本情况、规范档案入手,完善资料、核实数据、摸清户数,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吃住在村,村上每一点变化,都饱含着他的汗水与付出。

驻村期间,父子俩虚心向村内的致富能手请教,不断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积极发挥自身才智,只要是能让群众增收过上好日子的事他们都干,只要是能让群众脱离贫困的办法他们都想,在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父子俩用这种最淳朴的方式反哺着这片承载着记忆与希望的故乡。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7月14日,甘肃省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赴包抓督战的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恰好深入这对“父子兵”所在的禾驮镇牛沟村、石家台村,并召开了督战现场会。李元平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举全县之力集中攻坚、解决问题,确保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一指示,他们牢记在心。父子俩以背水一战、敢死拼命的状态冲在一线、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李元平部长的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有信心!”这是这对“父子兵”的信念。

两个月来,岷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李元平部长的指示精神,上下一心齐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岷县禾驮镇的这两个村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两个月的奋战,两个村的人居环境脏乱差现状得以改善,问题整改得到落实,短板弱项攻坚清零,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石家台村的一组数据:自督战会召开之后,该村组织镇村人员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共清理垃圾30多车,拆除危旧房间、厕所31座、猪圈19座,清理残墙断壁余米,为75户贫困户更换了被褥、添置了新家具,彻底提升了贫困家庭户内外环境卫生。如今,石家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年的户人减少到12户56人,贫困发生率由43.37%下降到了5.6%。

牛沟村在挂牌督战会后,争取落实了多万元资金,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这场攻坚战中,各帮扶单位全面落实帮扶责任,倾情帮扶,为脱贫攻坚加油助力。岷县卫健局作为石家台村帮扶单位,积极号召全系统人员主动参与到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体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清扫院落、铲除垃圾、归整物品、拆除危旧房,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人,和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在脱贫一线彰显责任和担当,以敢死拼命、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携手前行

岷县是全省5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素有“十年九灾”之说,年也是实现脱贫摘帽的最后一年。为确保如期脱贫,包占堂带领儿子包瑞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成为岷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两颗“螺丝钉”。

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包占堂善于和群众打交道,很有群众基础,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儿子包瑞刚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自从成为禾驮镇牛沟村驻村干部后,扶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牛沟村距离石家台村距离不远,村子大,人口多,发展缓慢。包瑞刚但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随时打电话向父亲请教。有时候父子俩一天能通好几十次电话,讲的全都是扶贫的事。包占堂教导儿子,驻村做事,关键是做好群众工作。

“枯燥的政策在父亲嘴里都能变成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这点很值得我学习。有了父亲的指导,我的工作上手很快。”包瑞刚说。包占堂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儿子的工作,他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找儿子帮忙。看到儿子有畏难情绪,包占堂秒变严肃:“对扶贫干部来说,一定要找准致贫原因精准施策。扶贫工作有大有小,一些不起眼的事,如果做好了,在贫困户身上同样能发生质的变化。”

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振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鼓励他们靠自强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今,父子俩依旧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为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帮助群众脱贫而努力。看着所驻的村子一天天地变好,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父子俩表示,随着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绝对贫困将逐渐成为过去时,但他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实际,积极工作,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新的工作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光荣的使命,勤劳的岷州儿女,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

来源:岷县卫健之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