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会的神秘古早味,还是要到泉州吃
一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述说着泉州曾经的繁华盛况。唐朝以后,泉州港逐渐兴起,荣登当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已摇身一变“东方第一大港”,成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东西文化交汇荟集地。 和泉州有着奇妙的缘分,10年前在脑海里对它的模糊印象,在最近四年一次又一次的到访中愈发清晰,也愈发深入。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 历史并不静默的留于书本上,而是以各种方式印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例如街头巷尾的寺庙殿堂,散发出浓厚庞杂的宗教气息。 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寺庙清净寺,泉南著名道教庙宇关帝庙,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草庵寺等各宗教建筑,是不同信仰、不同民族在泉州相遇,进行文化碰撞却能和平共处的充分体现,也是泉州人包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的反映。 上图、下图:泉州的佛教寺庙,承天寺。 上图:伊斯兰寺庙清净寺。 下图:道教庙宇关帝庙。 城区纵横交错的古街巷,例如中山街、聚宝街、县后街、都督第巷、甲第巷、礼让巷、台魁巷、古榕巷、旧馆驿、青军驿等,每一条古街巷几乎都讲述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故事,传达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泉州人对邻里和睦、宽容礼让、积极进取、刚正不阿、孝悌仁义、望子成龙的审美价值取向。 左图、右图:泉州街道。 泉州府文庙,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除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是那对传统味道的保留与坚守,吸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而这,在闽南人口中,称之为古早味。 古早味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一个词,指的就是用历史流传下来的制作方法而产生的古味。它朴实不耀眼,却是一旦尝过就会想念的味道。 说到泉州人的古早味,不能不提面线糊。不同于台湾的大肠面线以红面线制作,泉州的面线糊以捻碎的白面线为主料,与加入猪骨或鱼骨的汤底一同熬煮,最后以地瓜粉勾芡。看似寡淡无味,实则鲜美无比,些许的白胡椒吊味,用以开启一天的味蕾,是再合适不过了。 自选料叫人眼花缭乱,大体可分为卤味、炸物、海鲜三类。最简单经典的搭配离不开卤大肠和醋肉,外加一根酥脆的油条沾着汤一同进食。大肠赋予汤头卤汁咸香,醋肉则以醋酸给予层次的平衡。如果对海鲜有执念,可以像我一样再外加一份海蛎,朴实的早餐瞬间华丽。 老字号水门国仔名声在外,大骨汤底外加梭子蟹提鲜,吃了几次,出品依旧保持在线。若不喜人多,则可试试位于县后街的文啊面线糊又或者a文面线糊。 左右滑动查看:泉州人的古早味——面线糊。 店铺:水门国仔老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10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53种美食上榜国家级非遗,螺蛳粉臭豆腐
- 下一篇文章: 10月,又是一年菱角香,这4种吃法你别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