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护羌使者、羌青、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拉丁学名:Notopterygiumincisum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伞形目伞形科芹亚科美味芹族羌活属羌活处方用名:羌活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的陕西、四川、甘肃、青海、西藏。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项强2.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临床配伍:

1、配川芎:羌活长于祛风胜湿而止痛,川芎善祛风活血而止痛。

2、配苍术:羌活苦辛气清属阳,羌行气分,能搜风除湿,通痹止痛,长于治疗风湿作祟之头顶脊背及上肢诸痛。

3、配防风:羌活与防风同为太阳经风药,功用相仿,味以辛苦为主,均有较佳的止痛作用。

4、配麻黄:羌活为手足太阳本经风药,行气分而解表邪,有散风寒、祛风湿、止痹痛之功。

5、配独活:羌活善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证;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治伏风头痛、腰腿膝足湿痹等证。

6、配蒲公英、板蓝根羌活有解表之功,蒲公英、板蓝根能清热解毒,相伍为用,一散一清,内外同迸,散邪而解毒,用于退高热最效。

方剂:

1、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2、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白芷、桔梗、羌活、石膏、黄芩、白芍、甘草、大枣、生姜。3、败毒散:党参、茯苓、枳壳、甘草、川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4、再造散:人参、黄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风、川芎、赤芍、细辛、煨生姜、大枣。5、疏凿饮子:泽泻、炒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6、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7、大秦艽汤:秦艽、甘草、川芎、当归、芍药、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茯苓、独活。8、玉真散:生白附子、生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9、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芩、泽泻。10、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炙)、蔓荆子、川芎。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等;香豆素类:紫花前胡苷,羌活醇,异欧前胡素,8-甲基异欧前胡素;酚性成分:花椒毒酚。还含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抗炎

(2)镇痛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过敏

(2)解热

(3)抗心律失常

(4)抗心肌缺血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状:

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椋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2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前胡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