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通治十五法之妇科十五法
妇科十五法 中医学术交流 [摘要]妇科病的治疗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总结先贤经验,结合笔者的体悟,提出“妇科十五法”,即祛湿、利水、化饮、祛痰、蚀疮、化滞、化瘀、杀虫、消瘤、健脾、温肾、活络、镇静、滋阴、敛涩。妇科病的治疗决不是孤立的十五条,有时一味药的作用就包括了多种方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可拘泥于此分类而掩盖了药物的真实功效。处方时必须诸法齐参,杂合成方,将上述方法相互贯穿灵活运用。 [关键词]妇科十五法祛湿利水化饮祛痰蚀疮化滞化瘀杀菌消瘤补气温肾活络镇静滋阴敛涩 妇科病的治疗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总结先贤经验,结合笔者的体悟,提出“治胃十五法”,即祛湿、利水、化饮、祛痰、蚀疮、化滞、化瘀、杀虫、消瘤、健脾、温肾、活络、镇静、滋阴、敛涩。 1祛湿 1.1芳香化湿类 典型症状:白带清稀量多、无异味、嗜茶水、喜冷饮、过食生冷瓜果、吃饭快、口粘、口甜、苔白厚腻。 代表用药: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等。 1.2祛风胜湿类 典型症状:皮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易感冒、白道较多清稀、无异味。 代表用药:荆芥、荆芥穗、防风、白芷等。 1.3清热燥湿类 典型症状:生殖系统炎症、白带黄稠量多、有异味、嗜食肥甘厚味、口苦口粘、大便粘滞。 代表用药:黄连、黄芩、苦参、黄柏等。 1.4利水渗湿类 典型症状:小便不利 代表用药:茯苓、泽泻、薏苡仁、通草等。 2利水 2.1利水消肿类 典型症状:水肿、小便不利、输卵管积水。 代表用药:大腹皮、车前子、葫芦、茯苓皮等。 3化饮 典型症状:胃中有振水音、头昏、眩晕、心悸、恶心呕吐、不欲饮、输卵管积水。 3.1温阳化饮类 代表用药:茯苓、桂枝、白术、干姜等。 3.2清热化饮类 代表用药:竹茹、防己、椒目、葶苈子等。 4祛痰 4.1燥湿化痰类 典型症状:咳嗽痰多。 代表用药:半夏、化橘红、南星、白芥子等。 4.2清热化痰类 典型症状:咳嗽黄痰、痰质稠。 代表用药:瓜蒌、浙贝、竹茹、竹沥等。 4.3降气化痰类 典型症状:咳喘上气吐痰。 代表用药:苏子、莱菔子、白前、前胡等。 5蚀疮 典型症状:外用于外阴溃疡、宫颈糜烂、宫颈癌。 代表用药:铅丹、砒霜、血竭、儿茶等。 6化滞 6.1理气类 典型症状:乳房乳头胀痛、经前或恼怒生气诱发、气怒加重、气窜疼痛。 代表用药:陈皮、香附、佛手、娑罗子等。 6.2升气类 典型症状:小腹坠痛、子宫脱垂史。 代表用药:柴胡、升麻、葛根、桔梗等。 6.3降气类 典型症状:腹胀、嗳气、呃逆、便秘、恶心、呕吐、咳嗽。 代表用药:槟榔、厚朴、枸橘李、沉香等。 6.4清气类 典型症状:生殖系统炎症、口苦、口干、咽痛、口舌生疮、喜冷饮食。 代表用药:紫花地丁、蚤休、蒲公英、红藤等。 7化淤 7.1活血类 典型症状:小腹或少腹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生殖道出血史、舌质暗红或舌下静脉曲张。 代表用药:丹参、山楂、鸡内金、延胡索等。 7.2止血类 典型症状:生殖道出血。 代表用药:蒲黄、五灵脂、三七、茜草等。 8杀菌 典型症状:阴道炎、滴虫、霉菌感染、外阴瘙痒。 8.1杀虫类 代表用药:苦参、蛇床子、百部、鹤虱等。 8.2止痒类 代表用药:地肤子、白藓皮、土槿皮、枯矾等。 9消瘤 典型症状:炎性包块、多囊卵巢、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囊肿、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死胎、乳腺增生、乳腺癌。 9.1清热类 代表用药:薏苡仁、石见穿、败酱草等。 9.2化淤类 代表用药:生鸡内金、生山楂、莪术等。 9.3虫类 代表用药:僵蚕、蜈蚣、蜣螂虫、露蜂房等。 10健脾 典型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消化吸收能力弱、大便稀溏、面色萎黄或晄白、自汗。 代表用药: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等。 11温肾 典型症状:腰酸怕冷、畏寒喜暖、肢冷、性欲减低。 代表用药:附子、干姜、仙灵脾、菟丝子等。 12活络 典型症状: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痉挛性疼痛。 12.1活血类 代表用药:赤芍、三七、鸡内金、生山楂等。 12.2通络类 代表用药:丝瓜络、石菖蒲、天仙藤等。 13镇静 典型症状: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头昏头痛、痛经严重。 13.1安神类 代表用药:青龙齿、紫贝齿、龙骨、酸枣仁等。 13.2清火类 代表用药:钩藤、莲子心、黄连、白芍等。 14滋阴 典型症状:腰膝酸软、白带偏少或缺如、雌激素低、唇口干、舌红瘦少津少苔无苔或有裂纹。 代表用药:生地、熟地、山药、枸杞子等。 15敛涩 典型症状:出血不止、无血块、血量多。 代表用药:龙骨、牡蛎、赤石脂、五味子等。 16应用举例 案例:张某某,女,42岁,教师,初诊年4月5日,因月经紊乱烘热汗出1年,伴腹胀便溏1周来诊。月经史:15岁7/30d,量多,色红,血块(-)、痛经(-);婚育史:28岁结婚,1-0-2-1。近1年来月经紊乱,经闭与崩漏交替发生,烘热汗出。末次月经年2月15日。刻下停经50d,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忧郁、急躁、腹胀矢气、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胃脘不舒,纳谷欠香,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濡。处方:钩藤10g,莲子芯5g,黄连3g,合欢皮10g,紫贝齿(先煎)15g,广郁金1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淮山药10g,煨木香9g,砂仁(后下)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夏桂成医案) 分析本案的整体思路: 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忧郁、急躁、舌质红——镇静(安神+清热)——钩藤、莲子芯、黄连、合欢皮、广郁金、紫贝齿、茯苓 腹胀矢气——化滞(理气)——煨木香、砂仁 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胃脘不舒、纳谷欠香——健脾——党参、炒白术、淮山药 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濡——祛湿(芳香化湿+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砂仁、黄连、茯苓 18结语 妇科病的治疗决不是孤立的十五条,有时一味药的作用就包括了多种方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可拘泥于此分类而掩盖了药物的真实功效。处方时必须诸法齐参,杂合成方,将上述方法相互贯穿灵活运用。 附表: 妇科十五法 治法 指征 药物类别 代表用药(黑体字为常用药) 祛湿 白带清稀量多、无异味、嗜茶水、喜冷饮、过食生冷瓜果、吃饭快、口粘、口甜、苔白厚腻 芳香化湿类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石菖蒲、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山奈 皮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易感冒、白道较多清稀、无异味 祛风胜湿类 荆芥、荆芥穗、防风、白芷、苍耳子、苏叶、蝉蜕、薄荷、秦艽、羌活、独活、透骨草、寻骨风、 生殖系统炎症、白带黄稠量多、有异味、嗜食肥甘厚味、口苦口粘、大便粘滞 清热燥湿类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虎杖、秦皮 小便不利 清热利湿类 茯苓、赤苓、猪苓、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木瓜、蚕砂、土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败酱草、蒲公英、扁蓄、瞿麦、虎杖、赤小豆、马齿苋、萆薢、马鞭草、刘寄奴、芦根、金钱草、茵陈、冬瓜仁、白头翁 利水 水肿、小便不利、输卵管积水 利水渗湿类 茯苓、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生姜皮、通草、车前子、车前草、葫芦、冬葵子、天仙藤、赤小豆、鲤鱼、石苇叶、泽兰、益母草、玉米须、蟋蟀、蝼蛄、 化饮 胃中有振水音、头昏、眩晕、心悸、恶心呕吐、不欲饮、输卵管积水 温阳化饮类 茯苓、桂枝、泽泻、白术、干姜、生姜、细辛、芫花、巴豆、千金子 清热化饮类 竹茹、黄连、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 祛痰 咳嗽痰多 燥湿化痰类 半夏、化橘红、天南星、白芥子、白矾、皂角 咳嗽黄痰、痰质稠 清热化痰类 瓜蒌、浙贝、竹茹、青礞石、胆南星、竹沥半夏、天竺黄、竹沥 咳喘上气吐痰 降气化痰类 苏子、莱菔子、白前、前胡、白胡椒 蚀疮 外用于外阴溃疡、宫颈糜烂、宫颈癌 铅丹、砒霜、炉甘石、轻粉、朱砂、囟砂、硼砂、鸦胆子、马钱子、芫花、生附子、蜈蚣、蟾酥、雄黄、麝香、松香、冰片、象皮、白芨、三七、乳香、没药、血竭、儿茶、煅石膏、五倍子、枯矾、生石膏、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紫草、芦荟、青黛、蛤粉、猪胆汁、人中白、人中黄、月石、滑石、乌梅、珍珠粉、食盐 化滞 乳房乳头胀痛、经前或恼怒生气诱发、气怒加重、气窜疼痛 理气类 陈皮、青皮、枳壳、木香、郁金、香附、苏叶、佛手片、香橼、川楝子、薤白、大腹皮、乌药、砂仁、合欢皮、八月札、娑罗子、木蝴蝶、玫瑰花、厚朴花、扁豆花、代代花、佛手花、素馨花、合欢花、白梅花、绿蕚梅、荔枝核、橘核 小腹坠痛、子宫脱垂史 升气类 柴胡、升麻、葛根、桔梗、荷叶、薄荷、生麦芽、青蒿 腹胀嗳气、呃逆、便秘、恶心、呕吐、咳嗽 降气类 苏梗、藿梗、荷梗、陈皮、半夏、竹茹、旋复花、代赭石、枳实、槟榔、厚朴、枸橘李、沉香、降香、苏子、莱菔子、杏仁、桃仁、枇杷叶、前胡、白前、紫菀、大腹皮、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松子仁、决明子、瓜蒌仁、大黄、黑丑、皂角、芒硝、怀牛膝、川牛膝、肉苁蓉 生殖系统炎症、口苦、口干、咽痛、口舌生疮、喜冷饮食 清气类 紫花地丁、蚤休、蒲公英、红藤、野菊花、败酱草、忍冬藤、鸭跖草、鱼腥草、天葵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槐米、丹皮、山栀、浙贝、钩藤、白蒺藜、八月札、木贼、桑叶、菊花、黄芩、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白蔹、漏芦、苦参、黄连、大青叶、板蓝根 化瘀 小腹或少腹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生殖道出血史、舌质暗红或舌下静脉曲张 活血类 丹参、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生山楂、鸡内金、穿山甲、王不留行、刘寄奴、茺蔚子、泽兰、益母草、鸡血藤、苏木、琥珀粉、凌霄花、月季花、川牛膝、血竭粉、儿茶、卷柏、鬼箭羽、急性子、蜣螂虫、大黄、鳖甲、地鳖虫、水蛭、虻虫、马钱子、全蝎、蜈蚣 生殖道出血 止血类 女贞子、旱莲草、蒲黄、五灵脂、三七、茜草、降香、花蕊石、血余炭、藕节、阿胶、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白茅根、苎麻根、仙鹤草、白芨、旱莲草、刺猬皮、大黄炭、棕榈炭、艾叶、炮姜炭、灶心土、乌贼骨、紫珠、乌梅炭、贯众炭、生地炭、熟地炭、山萸炭、红花炭、川楝子炭、血见愁、丹皮炭、黑当归、龟板、龙骨、牡蛎、益母草、马鞭草、马齿苋、刘寄奴、鹿含草、栀子炭、白芍炭、鸡冠花炭、黑升麻、黑荆芥、莲房炭、黄芩炭、墓头回、重楼炭、五倍子、五味子、羊蹄、紫草 杀菌 阴道炎、滴虫、霉菌感染、外阴瘙痒 杀虫类 苦参、蛇床子、百部、鹤虱、石榴皮、黄柏、黄连、黄芩、蒲公英、花椒、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贯众、紫花地丁、远志、乌梅、槟榔、紫草根、艾叶、硼砂、大蒜、狼牙、大黄、雄黄、硫磺、薏苡仁、食醋 止痒类 地肤子、白藓皮、土槿皮、枯矾、冰片、五倍子、白芷、椿根白皮、鸡冠花、苍术、花椒、龙胆草、土茯苓、虎杖、薄荷、荆芥、防风、透骨草、威灵仙、芒硝 消瘤 炎性包块、多囊卵巢、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囊肿、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死胎、乳腺增生、乳腺癌 清热类 薏苡仁、石见穿、败酱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龙葵、山慈菇、浙贝、玄参、土茯苓、海藻、昆布、夏枯草、黄药子、猫爪草、贯众、木馒头、漏芦、八角莲 化淤类 生鸡内金、生山楂、三棱、莪术、穿山甲、王不留行、鳖甲、龟板、牡蛎、瓦楞子、海浮石、卷柏、急性子、大黄、皂角刺橘核、荔枝核、生半夏、生南星 虫类 僵蚕、蜈蚣、蜣螂虫、露蜂房、地鳖虫、壁虎、水蛭 建脾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消化吸收能力弱、大便稀溏、面色萎黄或晄白、自汗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黄精、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金樱子、芡实、莲子肉、白扁豆、蜂蜜、肉豆蔻、龙眼肉、孩儿参、五爪龙、 温肾 腰酸怕冷、畏寒喜暖、肢冷、性欲减低 仙灵脾、菟丝子、沙苑子、杜仲、川断、狗脊、千年健、怀牛膝、鹿角霜、紫石英、艾叶、肉桂、巴戟天、补骨脂、骨碎补、益智仁、肉苁蓉、仙茅、石楠叶、锁阳、附子、干姜、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炮姜、蛇床子、韭菜子、阳起石、露蜂房、鹿茸、鹿角胶、紫河车、细辛、桑螵蛸、覆盆子、核桃仁、海狗肾、海马、葫芦巴、蛤蚧、虫草、鹿鞭、牛鞭、驴鞭、狗肾、狗鞭 活络 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痉挛性疼痛 活血类 五灵脂、琥珀粉、穿山甲、王不留行、鸡内金、生山楂、鸡血藤、地鳖虫、三七粉、生茜草、茺蔚子、丹参、当归、赤芍、白芍、红花、泽兰、益母草、川断、川牛膝、鳖甲、蜂房、水蛭、牤虫、全蝎、蜈蚣 通络类 丝瓜络、路路通、天仙藤、通草、地龙、石菖蒲、皂角刺、川楝子、忍冬藤、夜交藤、鸡血藤、络石藤、红藤、桂枝、桑枝、天麻、木通、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橘络、白芥子、海藻、昆布、麝香、徐长卿、透骨草、威灵仙、小茴香、乌药、鹿角片 镇静 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头昏头痛、痛经严重 安神类 青龙齿、紫贝齿、龙骨、牡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磁石、珍珠母、琥珀、石菖蒲、广郁金、硃茯苓、硃茯神、百合 清火类 钩藤、莲子心、黄连、白芍、丹皮、栀子、地骨皮、白蒺藜、苦丁茶、知母、黄柏、生地、竹叶心、麦冬、百合、甘草、淮小麦、黛灯芯、玄参、浮小麦 滋肾 腰膝酸软、白带偏少或缺如、雌激素低、唇口干、舌红瘦少津少苔无苔或有裂纹 生地、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阿胶、首乌、黄精、龟板、鳖甲、女贞子、旱莲草、桑椹、黑芝麻、天冬、百合、白芍、石斛、知母、玄参、黑枣、桑寄生 敛涩 出血不止、无血块、血量多 龙骨、牡蛎、赤石脂、禹余粮、五味子、白芍、乌梅、山茱萸、山药、覆盆子、桑螵蛸、莲须、芡实、金樱子、莲子、五倍子、益智仁、补骨脂 中医学术交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jiqingq.com/zhqhzy/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庭必备中药知识一览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