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等,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和依赖性。

而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注重整体调节和综合治疗,通过“三调四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01三调

首先是调心

中医认为,情志情绪与五脏关系密切,心为情之主宰者。心脏主管神志,若情志不畅,可引起心气郁滞、心血不足,进而影响运动功能。情绪波动容易导致肝气郁滞,梗阻气血运行,从而加重帕金森病症状。

因此,调理情志对于缓解帕金森病相关症状非常重要。中医可以通过草药来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心脏气血的畅通。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郁金等,可以舒解情绪波动,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其次是调息

调息,指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中医认为,呼吸与气机的畅通息息相关。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呼吸不畅、气短等症状。因此,调理呼吸可以改善患者的气机运行,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气,呼吸是肺气的表现。肺气畅通,能够调和全身气血运行,维持身体内外的气血平衡。当肺气不畅时,气机运行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症状。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就是调理呼吸。可以通过深呼吸、吐纳等方法来促进肺气运行,增加氧气供给,改善气机畅通。

同时,由于肝与肺相表里,通过调理肺气也可以调理肝气,减少肝郁气滞对帕金森病的影响。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壳、枸杞子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平肝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机畅通,减轻症状。

最后是调身

调身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中药调理身体脏腑功能,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根据中医理论,帕金森病主要涉及肝肾功能失调,因此需要重点调理肝经和肾经。

肝主运筋,肾主骨,在中医理论中,这两个脏器分别是人体的藏阴和藏阳之所在。肝肾功能失调,易导致气血不足,气机不畅,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因此,通过调理肝肾,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在中药调理方面,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痰、补肝肾的草药,以增强肝肾功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常用的中药有杜仲、当归、白术、黄芪、枸杞子等,具有滋补肝肾,补虚益气,调节气血等作用。

02四理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风病类,其发病与虚实、气滞、血瘀、痰湿等因素有关。

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气滞现象,即气机不畅,导致肢体僵硬、震颤、行动迟缓等症状。中医称之为“气滞”。治疗帕金森病时,应采用理气的方法来改善气机运行,舒缓肢体的僵硬。常用的药物有木香、川芎、郁金等,它们具有舒肝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其次,帕金森病还会伴有血瘀的情况,即气滞久了阻滞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凝聚成块。中医认为血瘀是帕金森病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时,可以通过理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瘀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当归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痰湿的症状,即体内湿气过重,导致头重脚轻、胸闷、咳嗽等表现。中医认为痰湿阻碍阳气运行,影响正常功能。治疗时,应采用理痰的方法,调理体内湿气,改善病情。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白芷等,它们具有化湿化痰的作用。

最后,帕金森病还会导致气血不足,造成血虚、筋脉失养等症状。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时,应采用理瘀的方法,补益气血,改善肌肉运动功能。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它们具有补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总而言之,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老中医的“三调四理”理念同样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有望提高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五龙震颤汤作为一种中药治疗方案,有着显著的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功效。

五龙震颤汤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独特,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机体自愈能力。

王世龙医师通过近20年治疗帕金森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一具经验方剂“五龙震颤汤剂”。该方剂主要由几十种中草药组成,可以调和五行、气血、阴阳以及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内部环境,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垃圾,调节体内功能,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龙震颤汤剂”具有平肝理气、益气活血、通阳顺络、活化组织细胞、改善微循环等诸多功效。该方剂不但能够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西药的耐受度并明显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状。

此外,“五龙震颤汤剂”常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如植物、动物、矿物质等药材,可以很好地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反应,及其它药物并发症状,效果相对来说更加稳定。

对于想采用中医中药就诊的患者,可以通过来北京面诊或者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1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