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本文采用印象初院士于年提出,后经夏凯龄研究员()修订的分类系统。

提到蝗虫,很多人肯定联想到飞蝗与蝗灾,这也是当下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蝗灾来时,密密麻麻的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移动极为迅速,蔓延开来,是农林业的梦魇。

东非蝗灾(引自科普世界-02)

蝗灾现场与交配中的沙漠蝗(引自英国报姐-02)

无论在城市、公园还是高山、荒漠都有着属于地方特色的蝗虫种群,它们有的长翅,有的短翅,部分侧翅,部分缺翅,是一个地方物种组成不可或缺的板块。然而,给人类带来过无数场灾难的蝗虫,本身也是个“多灾多难”的类群。蝗虫的天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算少。最常见的天敌昆虫包括芫菁和螳螂。芫菁是一类复变态的甲虫,部分龄期的幼虫具一定捕食性,可寄生在蝗虫卵块内取食卵粒。城乡地区常见的各种螳螂则主要捕食蝗蝻及部分中小型蝗虫的成虫。此外,微生物侵染也是导致蝗虫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草场和竹林内,常可见集群的异岐蔗蝗抱竹而亡,民间称之为“抱草瘟”。

绿芫菁Lytta(Lytta)caraganae

中华大刀螳Tenoderasinensis(引自百度)

死于“抱草瘟”并原地腐烂的蝗虫(霍庆波摄)

另外,并非所有蝗虫都是随处可见。许多蝗虫的分布范围非常狭隘,地域性强,有时只限于小片林地,因而在早期报道的很多蝗虫种类,其栖息地可能随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而消失。

澜沧蝗的自然栖息地(霍庆波摄)

维西曲翅蝗的自然栖息地(晓木摄)

我们常说的蝗虫隶属直翅目—蝗亚目下的一个大类群,通常称作蝗总科,另外还有蚱总科与蜢总科。

蜢总科Eumastacoidea

蜢的腹部第1节两侧不具鼓膜器,各足跗节均为三节。比蜢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蜢,该类群的最大特色在于完全无翅,常栖于灌木丛中。

比蜢Pielomastaxsp.,分布于河南低海拔山区(乔伟鹏摄)

詹氏小乌蜢Erianthellachani(中国台湾)(引自Yin,ZhangYin,)

慕螳秦蜢Chinamantispoides(朱严采)

蚱总科Tetrigoidea

又称“菱蝗”。蚱的前中足跗节为两节,后足跗节为三节,且跗节爪间缺中垫。

黑胫版纳蚱Bannatettixnigritibialis(江西)(引自ZhengShi,)

分布在东南亚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蚱:

(刘浩祎采)

蝗总科Acridoidea

蝗总科各足跗节均为三节,且腹部第一节两侧具鼓膜器,与蚱和蜢有着明显的区分。蝗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到若虫再到成虫的蜕变,大多数蝗蝻龄期为5个,偶尔也有雌性为6个的种群。夏氏分类系统将蝗总科分为8个科。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常见的8科,51属,80余种蝗虫,并附有标本采集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部分种类附加了形似种的对比和蝗蝻照片,以供同行参考。

一、剑角蝗科Acrididae

1、金色蝗属Chrysacris

秦岭金色蝗Chrysacrisqinlingensis

分布:陕西、河南。

检视标本:1♂,内乡宝天曼,米,.7.28,侯家霖采。

栖息环境

Chrysacrissp.

金色蝗属与鸣蝗属近似,其雌雄两性前翅超过后足股节顶端可区分于鸣蝗

(形似种)鸣蝗Mongolotettixsp.(刘辉摄)

2、戛蝗属Gonista

二色戛蝗Gonistabicolor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常栖于河流附近的深草地中,主要危害水稻、甘蔗、玉米等,常与黄胫小车蝗、中华剑角蝗混生,南方地区也与长夹蝗、圆翅螇蚚蝗、长翅大头蝗等混生。

分布:广西、河北、江苏、河南、山东、浙江、湖南、云南、贵州、福建、陕西等。

检视标本:1♂,1♀,河南洛阳万安山,.8.20,YS采。

(石柒摄)

戛蝗属后足股节内外侧的上膝侧片顶端圆形,不明显尖锐,可与螇蚚蝗属区分

3、佛蝗属Phlaeoba

短翅佛蝗Phlaeobaaugustidorsis

分布:广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广东、贵州等。

检视标本:1♂,湖南江永,.11.2,樊昊飞采;2♀♀,广东南岭,.10.4,许俊强采;1♂,江苏南京,.9.15,石柒采。

雄性(霍庆波摄)

雌性(陆千乐摄)

中华佛蝗Phlaeobasinensis

分布:云南、甘肃、四川、陕西、江苏、福建、台湾。

检视标本:3♀♀,福建,.7.1,林硕采。

4、菊蝗属Phlaeobida

我国共有三种(黄纹菊蝗P.chloronema、海南菊蝗P.hainanensis、弱线菊蝗P.carinata),均分布于海南岛,菊蝗的前胸背板后缘具凹口,前翅退化呈鳞片状,是海南岛最小的一类蝗虫,该属的蝗虫在海南岛一年发生多代,成虫栖于低矮杂草林地环境。

栖息环境(李全虎摄)

5、华菊蝗属Sinophlaeobida

台湾华菊蝗Sinophlaeobidataiwanensis

分布:屏东(模式产地)。

该属与菊蝗属近似,但前胸背板开的凹口较小(引自YinYin)

二、网翅蝗科Arcypteridae

部分网翅蝗科成员的前胸背板特征:

6、网翅蝗属Arcyptera

隆额网翅蝗Arcypteracoreana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河南地区6月即见成虫,雄性个体常栖于深草丛底部鸣叫,受惊后即停止鸣叫或起飞后迁徙至其他地方,短距离飞行能力较强,雌性个体相对少见。常与红褐斑腿蝗、短角外斑腿蝗、东方雏蝗、条纹鸣蝗、短星翅蝗等混生。

分布: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等。

检视标本:1♀,吉林通化,.7,仇东旭采;1♂,1♀,洛阳新安黛眉山,.8.11,YS采;1♀,吉林省磐石市,米,王韬淇采;1♀,洛阳龙门山后山,.6.5,YS采。

隆额网翅蝗与网翅蝗的主要区别为前胸背板的侧隆线在沟前区近平行,不内曲

7、竹蝗属Ceracris

黑翅竹蝗Ceracrisfasciata

分布: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

检视标本:2♂♂,2♀♀,云南版纳.8.29,付忠洪/付忠熊采;1♂,福建石竹山,.7.29,陈维先采。

(陆千乐摄)

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主要危害水稻、毛竹、甘蔗等,常与异岐蔗蝗混生。

分布:河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陕西、湖北、安徽、广西、广东等。

检视标本:1♂,5♀♀,福建南平,米,.10.3,林硕采;2♀♀,福建南平,.9.15,吴东旭采;2♂♂,信阳鸡公山,.9.8,朱严采。

蝗蝻(石柒摄)

青脊竹蝗Ceracrisnigricornisnigricornis

生活习性: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成虫常见于每年的7至9月,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甘蔗、高粱、毛竹等。

分布:云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河南等。

检视标本:1♂,1♀,福建南平,.10.3,林硕采;1♀,河南信阳董家河,.8.25,朱严采。

(刘辉摄)

交配(刘辉摄)

8、雏蝗属Chorthippus

短翅亚属Altichorthippus

东方雏蝗Chorthippusintermedius

分布:河南、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检视标本:1♂,4♀♀,洛阳新安黛眉山,.8.11,YS采;2♀♀,内蒙集宁,.7.28,杨帅来采。

栖息环境

黑翅亚属Megaulacobothrus

黑翅雏蝗Chorthippusaethalinus

分布:河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陕西、浙江等。

检视标本:1♂,浙江天目山,.7,牟晨采;1♂,尧山,.6.22,侯家霖采。

9、曲背蝗属Pararcyptera

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eridionalis

分布: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

检视标本:1♂,河北台路沟乡,.7.21,李景柱采;1♀,木兰围场,.8.22,赵天骅采。

(李景柱摄)

栖息环境(赵宇晨摄)

交配(李景柱摄)

10、土库曼蝗属Ramburiella

土库曼蝗Ramburiellatu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zy/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