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的3月20日,我们迎来了春分节气。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是平分春季的意思,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也平分了昼夜。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在这个一年里最「中正」的节气,阴阳相对平衡,人体也能借助大自然这股平和的气机,好好地调养起来,不要错过时机。

此时节南北各地气温上升很快,北方的春花也终于醒了,千花百卉争明媚。所谓花月惜春分,多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才不辜负春情。

春分物候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唐·元稹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1一候玄鸟至。2二候雷乃发声。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3三候始电。

春分日后,燕子开始从南方北飞,下雨时开始伴随着雷电。这一个特点,也与启蛰物候是相互印证的。在春分的三候当中,在二候时雷乃发声,三候才能够频繁见到春雨,以及伴随着春雨的更多的闪电现象。

春分,阴阳两界的平均点

《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这个时候,天地运行的时空盘运行到了甲卯乙方向,惊蛰、春分这个位置对应的就是卯月,我们现在正在卯月的正中间。

既然是卯月,那么我们第一个意象,卯为花草。

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由北方的壬癸水生发为东方的甲乙木,再变为南方的丙丁火,再到西方的辛酉金,然后再由辛酉金沉降归入大地,变为壬癸水进行收藏,然后万物再次从水中生发出来。

最早生发出来的就是绿色植物。海洋中的蓝藻等单细胞的藻类,在海洋中最早开始制造氧气,给所有的生命以生长的前提。而海洋中这些最微小的生命,它不就是卯木的代表吗?

我们说水是生命之源。那它是以什么力量来展现这一特点呢?

它滋养了最早的一批藻类植物,让它们释放了氧气,给其他动物、植物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最早期的那一批藻类植物肯定是柔弱的、细小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划分到卯木的范围里面去。

卯月的第二个意象,为肝胆。今天的文章,我们也会谈到在春分如何调理肝胆的要点。

从春分以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所以春分有的时候也叫升分。

春分这一天,南北两极的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上,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持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出现六个月的极昼,并且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出现六个月的极夜,范围也逐渐扩大,所以春分也是阴阳两界的平均点。

不仅如此,春分还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交界、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关键点。

当下是春分,进入了草木的生长萌芽期,人体的血液也逐渐变得开始旺盛,代谢也逐渐旺盛起来。

人体对于药物、食物的吸收水平又开始重新增强。平素患有过敏性疾病、月经失调、高血压的人,这个时候应当注意饮食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

比如说在烹调一些寒性食物时,应该要加一些温热性的调料。在食用一些热性食物的时候,要加一些养阴、补阴的一些食物搭配,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根本的思维方式就是根据身体的存在状态来调整阴阳。其实这不仅仅是春分的调理原则,而且也是我们中医学的追求原则,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当遵守。

春分节气宜养肝

卯木对应的是肝,春分正是卯月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更加注意疏肝来条达通畅气机。

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肝为阳主升发,肺为阴主肃降。这样就形成了一上一下的两条通道。

1那么肝脏有哪些功能呢?

1、有疏泄的功能,比如说体内的气机、情志的疏泄,当一个人的肝脏功能正常的时候,它会气志昂扬,精神也比较好,情志也会比较欢乐,如果说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了压抑,那么人的情绪也不会太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不会太好。

2、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会干涩、昏花,甚至现在有些青少年的视力下降,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肝主藏血功能的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滋补肝血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改善眼睛的相关症状。

如果说筋膜失养,那么四肢的关节就会出现拘急、麻木,如果肝血失养影响了女性的胞宫,那么妇女的月经量就会减少。

还有可能导致有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比如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3、肝脏还有一部分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它不仅仅能藏血,而且还能生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可以看到古人认为肝脏也参与血液的生成。

2什么是肝脏的生理特征呢?

1、它喜条达,为风木之脏。一棵树、一棵草、一株小花,他们肯定喜欢迎风招展,而绝对不喜欢被压在石头下面。所以肝主升发、主生发之气,喜升恶降,喜散而恶收敛,这是肝脏的特性。

2、肝为阳脏,喜条达厌恶抑郁,并且它的气机特别容易逆亢、刚强,所以有刚暴强急之谓,被喻为「将军之官」。

3、体阴而用阳。肝的本体是阴,但是功能活动为刚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用阳是为藏血之道,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又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所以本身肝脏同时具有两个特征,它本体阴而用阳。

在用药上,一个要强调肝体的柔和的滋补用药,另外强调肝气的条达用药。那么临床常见的与肝相关的问题症状是什么?

01.肝气郁结

表现为:情志抑郁;两胁和肝经循行部位有胀闷窜痛的气滞的感觉;常常叹气、嗳气;梅核气,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甚至患有瘿瘤或者女性乳房相关疾病;月经不调;舌苔白、脉弦等等。

肝气郁结,大家可以选择二花理气茶,用月季花2克,玫瑰2克,红茶2克,一起捣为粗末,用沸水冲泡10分钟,每天喝1剂,连续喝几天,以起到理气疏肝的作用。

02.肝火上炎

表现为:容易失眠,起床时容易急躁;眼睛怕光刺痛,眼睛红肿;胸胁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头胀;有的人会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菊花决明子茶。菊花决明子茶具有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之功,对于有肝火较旺、头痛目赤、心烦善怒、口渴汗多症状的朋友大有裨益。

03.肝胆湿热

表现为:黄疸;胸胁胀痛;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就属于肝胆湿热证。

可以选用黄花菜炖瘦肉。黄花菜是植物的花朵,其性发散,所以对肝胆湿热和肝胆气滞都有帮助作用。

04.肝阴不足

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安;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可以选用枸杞山药粥。枸杞,有滋补肝阴的作用,山药有健脾的作用,这款药粥可以针对肝阴不足来做一个调理。

以上,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调理方案。

春分养生:防病好时机

春分时节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来说,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容易发生腹泄。

同时,春分前后,风特别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对于脾虚、舌苔白,易拉肚子的人群来说,更易出现腹痛腹泻。

春分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人,作为自然之子,与春之阳气相应,机体代谢旺盛。故而,“春分”时节,我们该怎样做好自我的日常养生保健呢?

1夜卧早起,动静两宜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春分节气前后,不少人容易出现白天“春困”,夜里睡不香的现象。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说到:“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人醒;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入睡。

中医提倡根据四季阴阳的变化,调节人的作息规律和身心活动,即保持阴阳平衡。

春分后,白昼日渐延长,黑夜渐渐变短,应“夜卧早起”以顺应春气。

此时每日应于21~23时上床睡觉,在子时(23~1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早上6点半~7点左右起床,以顺应一天阳气的升发。

中医有“动以养生,静以养神”之说,主张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因此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清晨或傍晚,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赏花行歌,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合一,肝气条达,血脉畅通,无形之中便增强了心身健康。

但春季运动不能过于剧烈,大汗淋漓反而损伤津液,则不利于养阴补阳。太极拳、八段锦等舒展肢体的运动都是春日里不错的选择。

2冷水洗脸,缓解春困

在春天,人们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的情况。因为冬天为了防止散失大量热能,人体血管处于收敛状态。到了春天,天气变暖,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血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流量是相当稳定的,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相对来说供应给脑的血液就会减少;此外,春天日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人们常感到困倦,爱睡觉。

春困虽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但仍需“解春困”。因此,保证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成年人必须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则每天应该有9小时的睡眠时间。还可以常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听舒缓的音乐等等,皆有益于缓解春困,调节情志。

还可以晨起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同时多加运动。运动能够有效防止春困,还能改善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同时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3乍暖还寒,春捂秋冻

初春气候多变,气温忽高忽低。这时候不要着急换衣服,应该顺应气候适度春捂,以免造成阳气受遏,妨碍肝的疏泄,影响健康。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生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

因此初春时节,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4饮食清补,少酸多甜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医圣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亦养脾气”。意即: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

红枣、蜂蜜是春分时节的首选。中医认为,红枣、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由于红枣、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有益气解毒的功能,能增强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吃几个红枣或饮用1-2匙蜂蜜(以1杯温开水冲服或者加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也可以直接饮用红糖姜茶。

此外,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绝大多数的植物都生发出新鲜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蒜苗、豆苗、莴苣等。

同时,春天木旺,耗费的水分相对大,应多饮水、粥、汤,可清除干热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宜多食具有健脾祛湿的药膳汤。如赤小豆茯苓炖老鸭汤、五指毛桃薏米汤、五指毛桃茯苓汤、山药茯苓莲子芡实汤、葛根山药薏米汤(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lenaa.com/zhqhyl/6352.html